1946年10月10日,东北依兰,一场军队内部突袭让整个前线都震惊了。
原合江军区第五支队副司令杨清海,当天清晨带着两个连的人马突然叛变。
开枪打死军中干部,带着情妇辛爱玉和150多人连夜出逃,直奔国民党那边去了。
事情出得突然,但其实早有苗头,杨清海这个人,本来是抗联出身,经历过不少战斗。
1945年抗战胜利,他跟着苏联红军回到东北,被安排在合江军区任职,起初表现得挺积极,打仗也不含糊,但时间久了,他就不安分了。
进了城以后,杨清海开始变了,起初还只是讲排场,喜欢摆谱,不愿跟普通士兵同吃同住。
后来就沾上了风月场的事。
经常混迹在依兰城里的妓院、茶楼,还看上了一个叫辛爱玉的风尘女子。
出手大方,直接把她从妓院赎了出来,养在自己院子里,明里暗里当成姨太太。
这女人不简单。辛爱玉原本就不是普通青楼女子,她背后还有人。
据后来公开的材料说,她是国民党特务范斌安排过来的“钉子”,专门来拉拢杨清海的。
她很快就把杨清海拿捏得死死的,两人如胶似漆,连军区来人找杨清海开会,他都宁愿在屋里陪辛爱玉,也不露面。
上级早就察觉到杨清海的问题,合江军区开过几次会,讨论过要调他去学习整顿,换个环境。
但杨清海那时候已经打定主意要走另一条路,他跟辛爱玉说:“人这一辈子,不图个舒坦,图啥?”辛爱玉不说话,只往他怀里靠。
就在军区讨论要调岗那阵子,杨清海暗中和国民党的特务范斌取得了联系。
据说是通过辛爱玉牵的线,对方许诺:只要能带兵投诚,保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杨清海心动了,他知道光靠嘴说不行,要有行动。
他很快联系上了当地的一个大土匪——李华堂。
这人盘踞在依兰、汤旺河一带,有好几百号人,枪也不少。
他们一拍即合:你出兵,我出人,一起搅乱后方,等蒋介石那边一接手,就能升官发财。
1946年10月10日清晨,天还没亮,依兰城里还没什么动静,杨清海命令自己的两个连集合,说是要“训练演习”。
大家也没多想,就都背枪出发,可没走出几步,就出了事。
他让自己的亲侄子杨永山先动手,这个小子平时在军中就横,也被他灌了不少“发财梦”。
他们先是在营房里干掉了不愿意参与叛变的营长王子俊,接着又用手枪打死了连长王平。
连里几个年轻兵吓得六神无主,见副司令带头,竟然也跟着跑了。
枪声一响,整个依兰警备部动了,但已经晚了。
杨清海带着150多人、160多支枪,还有满满两马车的军粮、弹药和他心爱的辛爱玉,火速往山里逃。
消息传到佳木斯,贺晋年正在开会,他是合江军区的司令员,平时对部队要求极严。
听说副司令带兵叛变,当场摔碎了茶缸,满脸通红,会议立马中断,他亲自调兵,带上359旅的一个团,还有骑兵营,连夜赶赴依兰。
他到了依兰以后,没休息,连夜开会,定下“围点打援”的战术,调来飞机配合,目标明确:剿灭李华堂,堵死杨清海。
但杨清海早就跑了,他和辛爱玉一路躲进林子深处,还靠着李华堂提供的人手,在汤旺河一带打游击。
几个村子被他们洗劫一空,百姓苦不堪言,贺晋年亲自上前线,一边指挥追剿,一边安抚民众。
他说:“这个叛徒,要么死在山里,要么让我亲手毙了他。”
剿匪行动一直持续到1947年夏天,才把李华堂的匪帮彻底铲除,但杨清海和辛爱玉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迟迟没有踪影。
直到1951年春,沈阳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说在和平街口有个卖烟的中年男人,说话口音像是依兰的,还总是夜里醉酒后胡言乱语。
警察过去一看,发现这个人眼熟,核对照片,竟然就是逃亡了近五年的杨清海。
被抓后,杨清海一开始还嘴硬,可公安手里有材料,又找来了当年军中认得他的老兵对质,他再也扛不住了。
他说:“我这辈子,栽在一个女人手里。”问他辛爱玉在哪,他不肯说。
有人猜测她早就改名换姓,远走南方,也有说在逃亡途中病死了。到现在都没个确切结论。
1951年9月28日,沈阳大东区体育场召开万人公审大会,台上念完杨清海的罪状,台下百姓群情激愤。
现场有人喊:“枪毙!”“叛徒死不足惜!”当天下午,杨清海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这事震动不小,中共东北局随后通报全体干部,要引以为戒。
同年内,查办了十几个生活腐化、作风有问题的基层军官,也重新整理了东北各支部的保卫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