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啊?无痛的传统文学和中式美学启蒙入口

乐天奶爸溜娃 2025-04-26 01:12:12
前阵子,黛玉带货的喜剧节目火出圈,娃突然问起,黛玉和宝姐姐有仇?十二金钗不是好朋友吗?像小马宝莉一样?于是带她二刷了“这么近那么美”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三年级小孩姐,在这里中式美学启蒙恰到好处: 广场十六道大门气势恢弘,不仅是颇具仪式感的物理入口,更是空间哲学给孩子的第一道启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管选哪个,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和风景。踏入的大门,就是故事的开始。 往里走,对称透 视的园林构图,亭台楼阁的层次呼应,花窗镂刻的光影留白,《红楼梦》中抽象的词语一一变成具象实景,如大观园一般,让所有人见了世面,更让娃亲身体验中式建筑“移步换景”独特的变化思维和空间美学。 吸睛的中国色搭配,也激荡着孩子的情绪视觉,为何黛玉是青绿,宝玉是朱红,元春是灿金,秦可卿是荷紫……色彩怎样搭接自然,传达情绪,表现性格,构建这些细腻的情感反射,是视频和书籍都代替不了,需要自己去逛去看去感受。 接着,一个个跨越时空、讲述人情世故的剧场故事,丰富的艺术形式对一本文学作品展开各种可视化呈现和另类解读。 本以为娃会喜欢同有校园体感的《第三十五中学》,没想到更喜欢的是《有还无》,超大的室内水舞台,整场表演浮于水上,以曹雪芹主观视角与12金钗对话命运,从此“纸短情长”有了具象表达。娃说,这是她第一次触摸到《红楼梦》大概的轮廓。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审美和认知关键期在4-10岁,尤其小学后的娃,很抵触说教和知识灌输,这种保持“游戏精神”的浸润式体验,令娃在游览中自动展开文化解码,通过具象认知,深化和放大审美和文学的理解,自然提升发现美和感知美的通感力,其影响在以后的创造性、联想性、共情性思维中,会显现巨大作用。 更有各种自带故事的美食暴击,一词一句文字书法的如影随形,不断反复的篇章诵读,都令“只有红楼梦”的价值不在于可以令孩子记住多少典故,而是从不同维度激活他们的认知系统,实现从五感刺 激到心灵共鸣,由内到外的审美升级,塑造一种用美学框架认知世界的本能。而这些,恰恰是当下我们这些父母,曾经缺失的……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幻城造梦生活节在幻城开启造梦计划五一去哪玩小朋友的春游日记北京周边游遛娃好去处亲子游美育启蒙中式美学儿童美育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