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不愧是一台冰冷精密的政治机器,被他处死的高级武将不下百人,同样被他提拔的底层

菖蒲繁花居 2025-04-25 18:38:26

乾隆不愧是一台冰冷精密的政治机器,被他处死的高级武将不下百人,同样被他提拔的底层将士差不多也有百人,就比如清缅战争中的“超级兵王”王连。 王连是贵州人,乾隆年间出生在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家里就靠几亩薄田过活,父亲当过民兵,教了他点耍刀弄棍的本事。王连天生力气大,脾气倔,村里人都说他适合扛枪打仗。乾隆二十五年,清廷在贵州招绿营兵,王连觉得这是条出路,二话不说就报名了。绿营是清朝的汉人部队,干的是边防和治安的活,待遇低,升迁难,可对王连来说,能填饱肚子就是天大的好事。 他被编进藤牌兵,手拿藤盾,专干近战。训练时他拼得很,反应快、力道足,教官都说他有点料。到了乾隆三十年,清朝跟缅甸因为边境土司的事开打了,这就是清缅战争。王连随贵州绿营被调到云南,跟着明瑞将军南下。明瑞是个猛人,带的是精锐部队,想一口气拿下缅甸。王连一路翻山越岭,吃尽苦头,但他咬牙挺着,就等着战场上搏一把。 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初二,清军打到缅甸重镇蛮结。这地方地形险,缅军守得死死的,清军攻了好几次都没啃下来,士气有点蔫。明瑞决定拼一把,集中兵力攻西边营寨,觉得那儿是缅军主力,拿下就能翻盘。他把一万兵分成十二队,准备硬干。缅军营寨用高木栅围着,底下埋得深,外面还有沟,沟边插满尖竹木。缅兵躲在栅后开枪,清军火力够不着,冲上去的兄弟伤亡不小。 仗一打响,清军从山上冲下去,第一座营寨很快拿下,可第二座卡住了。缅军火力猛,箭和子弹跟下雨似的,清军被压得抬不起头。王连扛着藤牌冲在前头,盾牌舞得密不透风,挡了不少箭。他眼尖,看到木栅边堆着木料,能踩着爬上去。他没多想,顶着枪弹就冲过去,踩着木料翻上木栅,一个人跳进敌营,对面几百缅兵都看傻了。 缅兵回过神来一拥而上,王连抡起长刀就砍,藤牌护身,一刀一个,眨眼干倒好几个。他动作快准狠,把缅兵震住了。十几个清兵见他这么猛,也爬上来帮忙,掩护他往里冲。王连砍了十多人,冲到木栅连接处,砍断绳子,又用肩膀猛撞,木栅哗啦倒了,露出大缺口。外头清军一看,士气爆棚,喊着就冲进来。 清军涌进营寨,跟缅兵拼刺刀。王连带着人往前冲,一路砍杀,缅军乱了套,营里火光四起。仗打到半夜,缅军撑不住跑了,清军追到天亮,砍了两千多敌兵,抓了三十四个,缴了不少东西。蛮结这一仗打赢了,给清军往缅甸深处推进开了路。 蛮结之战后,明瑞带兵继续南下,打下宋赛、邦亥,逼近缅甸首都阿瓦。可缅军玩起了坚壁清野,清军粮食没了,打不下城。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明瑞撤退,路上被缅军反扑,损失惨重,他自己在木邦被围,自杀了。清军没拿下缅甸,可蛮结之战还是个亮点。王连的事迹报到北京,乾隆一看,觉得这小子有种,直接下令把他从绿营兵提成三品游击参将,连跳七级。 这在清朝军里稀罕得很,说明乾隆还是看重基层功劳的。王连穿上官服,成了军中名人。后来他继续当兵,打清缅战争的后几仗,当了游击参将后,他带队守边关,练新兵,把战场经验传下去。乾隆三十四年,清缅战争签了和约结束,清军没全赢,但稳住了边境,王连的名字也进了史书。 到晚年,王连岁数大了,回了贵州老家。他拿朝廷赏的银子买了田,修了房,日子过得踏实。村里人把他当英雄,过节常请他讲蛮结的事。他坐院子里,手摸着刀,给孩子们讲当年的仗,教他们要忠勇。他死后,后人把他的故事传下去,贵州人都挺骄傲。

0 阅读:1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

给你想看的,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