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远洋轮“临江”号,满载着一整船的新的“金星”牌彩色电视机,从上海发往香港......1个月后,香港急电:盼第二批货;3个月后,泰国、新加坡发来订货订单,4个月后,英国、美国索取样机......看着这一切,一个叫季挺的男人终于笑了。 季挺,1921年出生在上海,家里条件一般,排行老三,父亲做点小买卖勉强糊口。他从小就喜欢摆弄机械,十几岁就跑到无线电厂当学徒,白天干活,晚上啃书。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进了上海电子工业系统,参与收音机生产,技术扎实,慢慢有了点名气。五十年代,他被调到东北调试设备,冬天手冻得开裂也不吭声。六十年代回上海,进了金星金笔厂,开始搞电子产品研发。那时候厂里条件差,技术落后,但他不怕苦,埋头钻研。 1970年,金星厂造出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可惜技术不过关,卖不动,厂子差点倒闭。工人们人心惶惶,领导急得焦头烂额。季挺这时候站了出来,接了厂长的担子。他到任后没废话,直接带着技术骨干查生产线,找问题,提方案。车间里忙活起来,大家伙儿也有了盼头。1978年,厂子还是困难重重,设备老旧,彩电技术卡壳。季挺不认输,亲自下车间,记笔记,带着工人加班加点干。 1979年,季挺带队去北京,跟日本三家公司谈引进彩电生产线。谈判桌上他翻合同,算数据,熬夜研究条款。有天晚上散步时突发心悸,倒在路边,吃了药硬撑着第二天继续谈,最后签下协议。1980年,上海厂房开始建新生产线,资金不够,他又跑银行,磨了好几个月,终于拿下贷款。1982年,生产线提前投产,14英寸黑白电视机一上市,上海街头卖疯了,400台90分钟抢光。 同年,“临江”号装满金星牌彩色电视机从上海开往香港。码头工人忙着装货,船走了一个月,香港那边就急电催第二批货。三个月后,泰国、新加坡订单来了,四个月后,英国、美国都想要样机。季挺看着电报,心里踏实了。这不是运气,是他带着全厂拼出来的结果。金星牌从国内卖不动,到国际上抢手,靠的是技术突破和拼命干劲。 1982年9月,金星厂还清贷款,职工们乐开了花。可年底财政部门突然要追回资金,季挺急了,跟人拍桌子争,气得心脏病发,差点没缓过来。后来市里澄清误会,危机过去。1983年,工厂产量大涨,14英寸、22英寸电视机供不应求,1985年年产90万台,日本技术商都跑来看热闹。金星牌成了中国电子工业的招牌。 季挺身体却垮了。1985年夏天,他在车间晕倒,头撞机器流了血。妻子赶来喂药,他醒后还惦记厂子。后来他退下来,金星厂继续发展,他的名字跟金星牌一起成了传奇。他用命拼出来的东西,成了中国制造业的骄傲。
1982年,远洋轮“临江”号,满载着一整船的新的“金星”牌彩色电视机,从上海发往
历史有小狼
2025-04-23 18:22:3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