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突然下旨,让奴才们去永和宫把78岁的愉妃抬过来,敬事房小太监赶忙劝道:“太上皇,愉主子年事已高,如今已经没有她的牌子了......”话还没说完,乾隆呵斥道:“今晚,朕只要愉妃,难道你想抗旨吗?” “愉妃这么大年纪了,难不成有什么特殊的固宠手段,为什么圣上放着新进的美人不理,独独惦记着她?” 小太监十分的不解,在他们这些奴才看来,年事已高的愉妃,跟冷宫里妃子也差别不大,平日里也没有什么动静。 他们这些太监全靠察言观色生存,若是没有搞清楚各宫主人的关系,脱口而出什么得罪人的话,那可就遭了。 “在宫里少说话,听吩咐办事才是本分,你这种进宫不久的小子,自然不知道愉妃跟皇上有什么情分。” 大太监卖了个关子,小太监也不敢问,几人加快脚步,去永和宫请愉妃。 小太监挡不住好奇心,偷眼窥视愉妃的样子,78岁的愉妃看着比81岁的乾隆皇帝还要老,永和宫内也是冷冷清清,丝毫不见热闹。 愉妃衣着简朴,没有受宠妃嫔的架子。听到乾隆要召见她的消息,愉妃居然当着传话太监们的面,就要流下眼泪。 好在多年妃嫔修养不是盖的,愉妃拿种手绢压了压眼角,调整心绪换了一身喜庆的衣裳,前去面见乾隆。 令小太监更加吃惊的是,一向不怒自威的乾隆,见到愉妃居然亲自迎了上去,两人都是神色激动。 小太监心想,这愉妃果然有不一般的魔力,能叫皇上这样失态。小太监走在最后关殿门,殿内却传来一阵哭声。 “……他已经去了几十年,臣妾没有一日不在想他啊!” 小太监心中一动,这个“他”,或许才是乾隆皇帝专门召见愉妃的原因。小太监猜得不错,这个他,正是乾隆的爱子,乾隆最满意的太子人选,去世多年的五阿哥永琪。 永琪的生母正是愉妃,在生下永琪之前,愉妃在宫里不起眼,连她的封号都跟圣祖的嫔妃重复了。 乾隆还没当皇上的时候,愉妃就嫁给乾隆了,她虽然出身不错,但是品貌在乾隆身边不出挑,一直位份很低。 后来乾隆当了皇上,愉妃也算是熬出了资历,但也仅仅被封为常在。她在后宫不争不抢,乾隆最满意的就是她温和的性情,对她也偶有奖赏。 后来愉妃生了五阿哥永琪,母凭子贵,从贵人提升到了妃子,乾隆赐字愉,正是说愉妃温良恭简。 愉妃唯一的进取心,都用在教养永琪身上了,永琪是乾隆众多孩子里最出色也最受喜爱的一个。 文治武功都让乾隆十分满意,当时朝阳内外,包括乾隆自己,都认为将来继承皇位的人,除了永琪没有其他人选。 乾隆对永琪的不一般,不仅在于他的出色,还在于永琪是个至诚至孝之人,他曾经在皇宫大火时,冒死救出了乾隆。 然而众望所归的天之骄子永琪,却不幸患上绝症,英年早逝。看着那个英姿飒爽。风度翩翩的儿子,一天天虚弱下去,直到失去生机,乾隆和愉妃这对父母,内心是何等煎熬。 永琪的去世成为了乾隆和愉妃心上的一个伤口,愉妃隐居在永和宫,乾隆也怕见到愉妃,触景生情引起丧子之痛。 从此乾隆看自己的其他孩子,总是忍不住跟那个出众的永琪做对比,在他的眼中余下的孩子都很平庸,远远不如永琪那样耀眼。 可是斯人已逝,乾隆无法拥有第二个像永琪这样合心意的孩子,在选择太子一事上,乾隆头疼不已。 愉妃的境况就更惨了,她丝毫不关心谁能当太子,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永琪是她亲自生养长大的,没有人比愉妃更为不舍永琪的离世。 无论死后乾隆给了永琪多少尊荣,都换不回永琪的音容笑貌,愉妃就在悲伤中一天天枯老下去。 这年除夕夜,热闹的宴会散去,那些争相献宝的皇子妃嫔,让乾隆忍不住响起了永琪。 宫中新人更替旧人,永琪早已成为了布满灰尘的回忆,除了愉妃,乾隆还能找谁来追忆过去,于是他破天荒的召见愉妃,慰藉自己的悲伤。 后来愉妃去世,作为陪伴乾隆最久的妃嫔之一,乾隆将其追封为贵妃,给她办了最风光的葬礼。 参考资料:愉贵妃-百科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突然下旨,让奴才们去永和宫把78岁的愉妃抬过来,
老阿七说史
2025-04-23 16:09: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