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七十五岁的老父亲被在常熟的大哥接去安度晚年。大哥富裕,住房条件好,大嫂也孝敬。老父亲没有多少犹豫,收拾好日常行李,第二天就去了常熟。这一住就是十年,其间,我常带着老婆去看望他,一来感谢大哥大嫂的照顾,二来向老父亲汇报他关心的家乡的人与事。他过得非常舒服,每天在大哥家宽敞的阳台上晒太阳,跟着社区老年活动队练太极,闲暇时还能和小区里的老伙计们下象棋,日子过得惬意又自在。 可最近一次去看望父亲时,我却察觉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那天午后,阳光斜斜地洒进客厅,父亲坐在沙发上,翻着我们带去的家乡老照片,眼神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他摩挲着照片上斑驳的老街巷,喃喃道:“这棵老槐树,不知道还在不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即便在常熟生活无忧,故乡的一草一木,依然是他心底最深的牵挂。 大哥也看出了父亲的心思,有次私下跟我说:“爸最近总念叨老家的老邻居,说想回去看看了。”原来,这些年虽然生活安稳,但故土的记忆就像一颗深埋的种子,随着年岁增长愈发茁壮。大哥叹了口气:“咱们接爸来是想让他享福,可现在看,有些福分,还得在老家才能享得踏实。 于是,一家人商量后决定接老父亲回家。出发那天,常熟的家收拾得整整齐齐,大哥大嫂把父亲的衣物叠得方方正正,塞满了行李箱,还特意准备了他爱吃的糕点路上带着。父亲站在门口,回头望了望住了十年的房子,眼神里有不舍,却也透着期待。 车子缓缓驶离常熟,朝着故乡的方向开去。一路上,父亲精神头格外好,不停地指着窗外,和我回忆以前回老家路上的模样。“以前这条路还是土路,坑坑洼洼的,现在都修成柏油路了……”他的声音里带着兴奋,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带着我走亲戚的年轻父亲。 当熟悉的村庄轮廓出现在视野里,父亲的眼睛瞬间亮了。村口的老槐树依旧挺拔,几个老邻居远远瞧见车子,笑着迎了上来。“老伙计,可算把你盼回来了!”一句简单的问候,让父亲红了眼眶。 重新回到熟悉的老房子,父亲轻轻抚摸着斑驳的砖墙,像在抚摸久别重逢的老友。我和妻子早已把屋子打扫干净,还按照他的喜好,在窗台上摆上了他最爱的君子兰。看着父亲在屋子里踱步,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嘴角挂着满足的笑容,我忽然明白,所谓“安度晚年”,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心灵的归处。 此后的日子里,父亲又找回了从前的生活节奏。清晨,他会沿着熟悉的小路散步,和老邻居们唠唠嗑;午后,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摆弄他的花草;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听他讲那些听过无数遍却依旧新鲜的老故事。虽然老家的房子没有常熟宽敞华丽,但父亲的笑容,却比过去十年都要灿烂。 接老父亲回家,接回的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份对故土的眷恋,一段割舍不断的亲情,和一个游子终于归乡的圆满。
十年前,七十五岁的老父亲被在常熟的大哥接去安度晚年。大哥富裕,住房条件好,大嫂也
风景如画看社会
2025-04-23 09:47:0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