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与蛇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蛇也被认定为冷血动物。但黑龙江刘姓女子却不这么想,她与蛇群同吃同住了近15年。 刘玉平是黑龙江一名普通的养蜂女,她的生活故事却一点也不普通。2006年之前,她已经在养蜂行业摸爬滚打了整整5年。每天,她独自一人进山照料蜂箱,忙碌一整天后才回到偏远山区的小土屋休息。这间简陋的小屋本该是她疲惫后的避风港,却因为一场严重的鼠患成了她的另一个"战场"。 那些老鼠在刘玉平的小屋里简直无法无天,成群结队地进进出出,仿佛那是它们的领地。最让刘玉平心痛的是,这些不速之客不仅偷吃她辛苦采集的蜂蜜,还在蜂蜜里随意拉屎撒尿。每次看到蜂蜜中那些黑色的老鼠粪便,刘玉平既恶心又心疼,只能忍痛将污染的蜂蜜全部倒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玉平曾尝试过多种方法。她从村里抱养了一只猫,希望这个天生的老鼠猎手能帮她解决困扰。谁知这只猫平日里只会吃饱喝足地晒太阳,对满屋子乱窜的老鼠视若无睹,有时甚至自己溜出去玩耍,根本不理会刘玉平的鼠患困境。无奈之下,她只好把猫送回原主人家。 随后,刘玉平又试过老鼠药、老鼠夹等各种传统灭鼠方法,可效果都微乎其微。那些老鼠似乎越来越聪明,轻松躲过各种陷阱,继续在她的小屋里横行霸道。不仅食物被它们糟蹋,就连床腿上都出现了老鼠磨牙的痕迹,让性格本就内敛的刘玉平更加苦恼。 一个傍晚,结束了一天辛苦工作的刘玉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却在门前遇见了一位不速之客——一条悠闲横卧在那里的蛇。尽管凭借她的观察判断这是一条无毒的菜花蛇,但刘玉平还是被吓得后退了几步。她不想伤害这条蛇,却也不愿它进入自己的屋子。于是,她拿起一根棍子,小心翼翼地将蛇往外挑,一边挑一边还自言自语:"人蛇不同路,不是我不留你,你自己也能找到遮风挡雨的地方..." 刘玉平以为这次偶遇只是一个小插曲,殊不知这条蛇与她的缘分才刚刚开始。仅仅两天后,那条蛇竟然又回来了,而且还带着一只雌性伴侣。两条蛇不请自来,直接霸占了她的土坑,甚至在上面缠绵起来。眼看天色已晚,两条蛇却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胆小的刘玉平只能选择与蛇共处一室,度过了一个提心吊胆的不眠之夜。 刘玉平与蛇群的共处渐渐从最初的恐惧变成了一种奇特的和谐。那两条菜花蛇似乎对刘玉平的家产生了特别的感情,不仅经常来她的小土屋借住,还开始在她的屋子里产卵育子。这个意外的变化让刘玉平一度震惊,但随着时间推移,因为人蛇之间互不干扰的相处模式,她也慢慢接受了家中总有蛇的现实。 为了维持这种和平共处的局面,刘玉平给蛇们立下了明确的规矩:她和蛇只能各自睡在炕的一端,决不能混在一起。有趣的是,除了偶尔有顽皮的小蛇会越界,大多数蛇都自觉遵守着这个不成文的约定。当有小蛇擅自跑到刘玉平的"领地"时,她也会毫不客气地把它拿回蛇的区域,因为这是她坚守的底线。 让刘玉平没想到的是,这些本应冷血无情的爬行动物,不仅从未伤害过她,还意外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鼠患问题。随着家中蛇的数量增多,那些曾经猖狂的老鼠渐渐绝迹。不久之后,刘玉平的家里完全看不到老鼠的踪影,困扰她多年的鼠患一去不复返。 这种变化不仅刘玉平发现了,连周围同样被老鼠困扰的邻居也注意到了。虽然他们仍然不敢踏入刘玉平那布满蛇的屋子,但看到蛇能有效驱赶老鼠后,他们对刘玉平的态度也有了微妙的转变。从最初的避之不及,到后来会远远地向她打招呼,虽然仍有距离,但已不像从前那样冷着脸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蛇还给独居山区的刘玉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以前胆小的她独自住在后山时,常常会被夜晚窗外的风声吓得不敢入睡。但自从有了蛇群的陪伴,她反而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夜晚的恐惧感不复存在了。 有人误以为刘玉平是在养蛇,但她总是纠正说:"我不是蛇的主人,也不是在养蛇,我们只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而已。"事实上,她从未特意喂养过这些蛇,只有在母蛇产卵时,才会找些生肉给它补充营养。而蛇群似乎也完全不介意这种松散的关系,依然自在地在她的小土屋里生活着。 由于屋内蛇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玉平往日亲密的亲戚前来探望时,一踏进门就被满屋盘旋的蛇吓得不轻。看到墙壁、屋顶、地板和家具上到处都是蛇,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想赶走这些爬行动物,却被匆忙跑出来迎接的刘玉平制止了。亲戚们瞠目结舌,不理解为何刘玉平会容忍屋内如此多的蛇。最终,他们没坐多久就匆匆离开,从此再也没有来过她家。 村民们也因为害怕这些蛇,开始传言刘玉平是个怪人。在他们眼中,哪有正常人会与那么多蛇同吃同住?但因为刘玉平的家在偏远的后山,人烟本就稀少,所以村民们虽有抱怨,最终也没有驱赶她和她的蛇群。
农夫与蛇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蛇也被认定为冷血动物。但黑龙江刘姓女子却不这么想,她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22 23:13:08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