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慈禧凶狠下旨:“勒令庄亲王自尽!”钦差葛宝华,找了一间空房,悬挂白绸在梁上,手一指,就让庄亲王在这死。葛宝华怕生事端,让蒲州知府派兵弹压。庄亲王的门房一看钦差来了,特地放炮迎旨,扰了庄亲王的美梦。 1901年,清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义和团运动试图以“扶清灭洋”对抗列强,却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廷被迫逃往西安。慈禧太后为安抚列强,需对义和团支持者严惩。庄亲王载勋,作为第十代庄亲王,曾积极支持义和团,被视为这场灾难的推手之一。历史记录显示,他生于1853年,出身皇室,历任京师步军统领,军事与政治上均有影响力,但其对义和团的盲目信任,加速了清廷的危机。 载勋在1900年北京沦陷后,随慈禧逃往西安,担任查营大臣,但最终因列强压力被清廷抛弃。1901年2月21日,他在山西浦州被迫自尽,方式为悬梁,地点为一间空房,执行者为钦差葛宝华。这一切源于慈禧的命令,旨在向列强示好,显示清廷对“庚子国难”责任人的处理。 慈禧的命令冷酷无情,载勋的死刑由葛宝华亲自执行。葛宝华为确保顺利,预先安排一切,选定空房悬挂白绸,象征性地完成任务。葛宝华于2月21日亲眼见证载勋自尽,并向清廷报告,确认任务完成。此过程无任何宽恕余地,反映清廷在列强压力下的妥协与冷酷。 值得一提的是,事件中有一幕讽刺细节。载勋府门房见钦差到来,以为是例行公事,特意放鞭炮迎接旨意,却不知这道旨意是死刑令。鞭炮声打破了载勋的宁静,扰乱了他的安眠,这一无意之举增添了事件的荒谬感。葛宝华为防生事端,还命蒲州知府派兵弹压,显示执行过程中的紧张氛围。 慈禧太后在此事件中展现了她的铁腕统治。她在晚清政治中实际掌权近半个世纪,以强硬手段应对内外危机,但也因决策失误加速清廷衰亡。载勋则被视为保守派代表,其支持义和团的举动虽出于对清廷的忠诚,却因缺乏理性判断,酿成大祸。葛宝华作为执行者,角色虽小,但其冷漠执行反映了官僚体系的冷酷效率。 载勋的结局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清廷在列强压力下的牺牲品。研究表明,他的死象征着清廷对列强的屈服,同时也暴露了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门房误放鞭炮的细节,虽小,却折射出信息不对称下普通人对高层政治的无知与无助。 载勋自尽后,清廷继续执行对义和团支持者的清洗,慈禧通过此类手段试图稳固政权,但无济于事。1901年,清廷签订《辛丑条约》,赔款割地,国家尊严尽失,载勋的死只是冰山一角。 从历史角度看,此事件反映了清廷末年的权力博弈与危机管理失败。载勋的忠诚与误判,慈禧的冷酷与妥协,葛宝华的执行与门房的误解,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历史片段。它提醒我们,历史并非单一英雄的舞台,而是无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
1880年45岁的慈禧太后正吃着大餐,突然她一阵干呕,下秒就砍了厨子。第1个太医
【16评论】【107点赞】
宇化贤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屠杀人数甚至比日本鬼子侵华战争死亡总数多出数倍!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亡国的四个时期之一,洗满清和洗日寇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