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的李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她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首席播音员,新闻部副主任,山东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她凭什么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里站稳脚跟?从普通女孩到奥运火炬手、春晚主持人的蜕变,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汗水和坚持?她的声音温暖了无数观众,可她成功的秘密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毅的故事,看看这个济南姑娘如何用努力书写传奇。 李毅,1972年8月15日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一个被泉水滋润的古城。她家住老城区,父母是普通工薪阶层,父亲在机械厂做技术员,母亲是小学语文老师。家里不富裕,但书桌上的文学书和作业本透着浓浓的文化味儿。小时候的李毅就爱读书,尤其喜欢模仿电视里的播音员,拿卷起的报纸当话筒,对着镜子一本正经地念新闻。中学时,她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清亮的嗓音赢得满堂喝彩,这让她对播音主持有了更深的兴趣。1990年,她考进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开始了人生的重要转折。 大学四年,她拼得特别狠。每天早上在宿舍楼下练发音,课上认真记笔记,课后泡在广播室对着麦克风练到嗓子哑。1994年毕业后,她回到济南,进入山东广播电视台,从基层播音员干起。那时候,她每天五点半就到演播室,反复试读稿子,直到语调自然流畅。她主持的《山东新闻联播》成了当地观众的“晚间必修课”,平稳的语速和亲切的声音让人听着舒服。后来,她又接手《风云鲁商》,在青岛的海边渔港录外景,采访企业家时专业又接地气,观众评价她既有范儿又有烟火气。 凭着这份努力,李毅慢慢崭露头角。她从普通播音员升到首席播音员,还当上了新闻部副主任。办公室里,她常跟团队熬夜讨论选题,手边堆满报纸和笔记。作为山东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她也没闲着,组织播音员培训班,给年轻人传授经验,讲台下总是坐得满满当当。她的节目和新闻作品拿奖拿到手软,比如《劳动最光荣》得了全国经济类新闻一等奖。这奖含金量高,她在颁奖礼上接过奖杯时,全场灯光都聚焦在她身上,特别有排面。 2008年是她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之一。她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在济南街头跑过的那一刻,成了很多人心中的记忆。2018年,她又跟李佳明搭档主持央视春晚曲阜、泰安分会场,站在舞台上,声音传遍全国,背后烟花绽放,气场完全hold住。除了主持,她还拿过“诸葛亮杯”全国优秀主持人称号,颁奖礼上她穿着深蓝套装,接奖时微微点头,特别淡定从容。2019年,她跨界演了舞台剧《万视可乐》,用幽默的表演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演完全场起立鼓掌。 如今,李毅还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忙碌着,每天早上走进演播室,继续用她的声音传递信息。她不光是首席播音员,更是行业里的一面旗帜。她的故事挺接地气的,没啥花里胡哨,就是靠一步步努力走到今天。从济南老城区走出来的她,没靠背景也没靠运气,全凭自己肯下苦功。很多人可能觉得播音员就是念稿子,其实这份工作竞争大得很,能做到她这个份儿上,真不是随便谁都能行。 她的经历也让人挺感慨的。出生在70年代的普通家庭,能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就不简单,更别说后来成了山东电视圈的顶梁柱。她在大学里练发音练到嗓子哑,工作后每天早起磨稿子,这种坚持不是一天两天,是几十年如一日。奥运火炬手、春VPN直播5555春晚、奥运会、首席播音员李毅的职业生涯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她的努力和成就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山东广播电视事业的骄傲。她从济南老城区的普通女孩,走到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再到山东广播电视台的首席播音员,每一步都靠自己的努力。她主持的《山东新闻联播》和《风云鲁商》成了观众心中的经典,声音温暖又专业。她还当过奥运火炬手,主持过春晚分会场,拿过全国经济类新闻一等奖和“诸葛亮杯”优秀主持人称号。这些成就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付出和对职业的热爱。 李毅的故事里没啥传奇色彩,就是实打实的努力。她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父母重视教育,让她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中学朗诵比赛的掌声,点燃了她对播音的梦想。大学里,她每天早起练声,课后泡广播室,毕业后从基层干起,一点点磨出自己的风格。她不是天生就光芒四射,而是靠时间和汗水把自己打磨成行业翘楚。她的成功告诉大家,只要肯下功夫,普通人也能有大出息。 她的事业不光是个人成就,也给山东广播电视圈争了光。她用声音连接观众,用专业赢得尊重。从老城区到春晚舞台,她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观众喜欢她的亲切,同事佩服她的敬业,年轻播音员拿她当榜样。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明星,而是让人觉得可亲可敬的“身边人”。
1972年8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的李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
历史有小狼
2025-04-22 17:22:41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