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老山战场上,一名20岁的小战士被炸伤,眼看敌军逼近,他放下手中的枪,拖着受伤的身体爬到电话旁,嘶喊了4个字,电话那头,排长听后泪如雨下,颤抖着回应:“怎么能这样!” 韦昌进,一位来自江苏溧水的普通农村青年,高中毕业后,在家人的期望下,怀揣着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毅然投身军营,他还记得,父亲送别时的叮嘱,谁曾想,命运的齿轮,在他被分配到前线作战部队的那一刻,就已然悄然转动。 时间的指针,定格在1985年,这一年,老山前线战火纷飞,硝烟四起,越军发动代号为“M2”的进攻,目标直指577号高地,577号高地,一个远看并不起眼的山头,却是老山前线的重要战略点,它就像一把利剑,直指敌军的心脏,而韦昌进,就驻守在这里的6号哨位上。 6号哨位,说是哨位,实际上只是依着山体地形,就地取材用沙石修筑的简易工事,狭小的空间,只能容纳两三人,抬头是随时可能被炮火掀翻的“天花板”,脚下是坚硬冰冷的岩石地面,在这里,每一天都是在死神的阴影下度过,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食物匮乏,清水短缺,为了节约给养,战士们曾用雨水冲刷压缩饼干上的泥沙,再用舌头舔舐饼干上宝贵的盐粒。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韦昌进和战友们坚守着阵地,凌晨时分,敌军的炮火齐齐射向哨位,整座山头仿佛在地震中颤抖,韦昌进和战友们顾不上满头满脸的沙石,抓起武器,准备迎战。 一场血战,就此展开,密集的炮火,震耳欲聋,山林间,子弹飞射,不时夹杂着战士们的呼喊和敌军的惨叫,韦昌进端着枪,眼睛死死盯着下方,一个又一个敌军倒在他的枪口下,突然,一枚炮弹在他身旁炸开,巨大的冲击波将他掀翻在地,左眼,似乎有什么温热的液体流下,他用手一摸,竟是自己的眼球,剧痛之下,他咬紧牙关,颤抖着把眼球塞回眼眶,又投入战斗。 炮火越来越密集,哨位上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倒下,血,浸透了战士们的衣衫,也染红了这片土地,终于,当硝烟散尽,6号哨位只剩下韦昌进和苗延荣两人还有微弱的呼吸,苗延荣双目失明,已丧失战斗力,而韦昌进,身负20多处伤,每一次呼吸,都撕心裂肺。 但是,他知道,决不能倒下,因为,倒下意味着阵地丢失,意味着更多战友将会牺牲,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韦昌进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 一声令下,整个老山战场,所有的炮火,齐齐对准了6号哨位,火光冲天,山摇地动,整个哨位,在顷刻间被夷为平地。 当硝烟再次散尽,战士们冲上6号哨位,发现韦昌进奇迹般地,还有微弱的呼吸,身旁,苗延荣早已失去了生命体征,手里还紧紧攥着冲锋枪。 看着病床上那个双眼缠满纱布,身体几乎被绷带裹成木乃伊的年轻战士,所有人都红了眼眶,医生告诉他,左眼永远失明了,身上大大小小,足足有20多处弹片伤,然而,他却笑了,那笑容,如此纯粹,如此美好,像极了春日融雪下新生的嫩芽。 韦昌进,这个用生命诠释忠诚与勇敢的军人,就这样,把青春和热血,永远地埋葬在了577号高地,他的故事,终将散发着永恒的光芒,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去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山河无恙,去珍惜这岁月静好的当下。 当韦昌进从医院病床上醒来,他的人生,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左眼失明,这对一个战士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韦昌进却选择了继续留在部队。 从最基层的士兵做起,韦昌进凭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军事才能,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在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新时代军人的风采:忠诚、无畏、奉献、智慧,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献身国防,为民尽忠”的誓言。
1985年,老山战场上,一名20岁的小战士被炸伤,眼看敌军逼近,他放下手中的枪,
历史勘探者
2025-04-22 15:16:01
0
阅读:400
一条虫
致敬英雄
舍 予
浴火重生,将军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