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的城市晨练日记 晨光给如意湖镀上金箔时,我总怀疑自己闯入了鸟类的「秘密早市」。2025年4月22日清晨,当金翅鸟用啼鸣剪碎雾霭时,我踩着露珠溜到东堤,正撞见几十只鸬鹚在桥墩上「站桩」——它们单脚立在钢筋水泥间,颈羽被风掀起波浪,活像武侠片里闭关的宗师。最绝的是只灰黑色鸬鹚,在北曲桥柱上一蹲就是40分钟,连晨跑的王大爷都忍不住感慨:「比我打太极还稳当!」 谷雨一到,湖面就热闹得像菜市场开张。普通燕鸥拍着白肚皮「杀」回来,几十只挤在最近的桥柱上,喳喳声能掀翻柳叶。它们翅膀一推一搡,把鸬鹚往边上赶,没想到「被欺负」的家伙反而挪出半根柱子,索性蹲在燕鸥群里当起「围观群众」。有只胖鸬鹚被挤得摇摇晃晃,干脆肚皮贴栏杆,圆眼瞪着吵架的燕鸥,那神态活像小区里看广场舞的大爷,逗得围观的孩子们直笑。 说起这群「城市户口」鸬鹚,可是银川生态的活名片。数据显示,银川湿地保护率达78%,如意湖作为城中「候鸟驿站」,每年3月6日准时迎来鸬鹚「月租客」。它们住满50天左右,等青海湖解冻就往西飞。别瞧它们体型敦实,脑袋可精明——宋代《梦溪笔谈》早有记载,鸬鹚「能识水脉」,如意湖往西8公里是常信乡渔场,往北5公里有浅滩,都是它们的「自助餐厅」。更妙的是,贺兰县自明清起就是西北渔业重镇,如今年产鲜鱼超3万吨,难怪鸬鹚把这里当「中途补给站」。 最动人的是离别时刻。今早有三只鸬鹚突然振翅,掠过湖面时带起银链般的水花。它们盘旋着向西,翅膀剪过贺兰山影,像在给城市盖章「到此一游」。想起去年暴雨夜,市民们用雨伞搭起「鸬鹚避雨棚」,陈叔甚至把自家浴霸搬到湖边烘干幼鸟;还有县二小的孩子们,用彩笔在易拉罐片上写「护鸟编号」,给鸬鹚戴上「城市身份证」——这些温暖的细节,大概就是它们敢与人类保持50米距离的底气。 如今湖面上的「太极宗师」渐次离去,只留浅滩上几簇倒影。我背着监测设备往黄河滩涂走,忽然明白:当钢筋水泥间能容下一群候鸟的晨练场,当数据里的湿地保护率化作鸟儿眼中的波光,这座城的春天,才算真正住进了自然的褶皱里。
鸬鹚的城市晨练日记 晨光给如意湖镀上金箔时,我总怀疑自己闯入了鸟类的「秘密早
恨山玩转摄影
2025-04-22 14:00: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