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听说母亲尚在人世,就带妻子回家探亲,回家后,他见原配也在,顿时大吃一惊:“你怎么也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卸任职务后,心里最挂念的就是多年来未曾见面的母亲,他经过长时间的战斗与职务压力,一直未能回乡探望亲人。 终于有了机会,他决定带着妻子伍兰英回到家乡,期待与久别的母亲重逢。那时的刘忠,肩负着巨大责任,但心底始终有一块温柔的角落,等着与家人分享久违的团聚。 回到家乡的一幕,却让他愣住了。 刘忠踏上了久违的故土,刚进家门,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院子里。他急忙走上前,却突然停住了脚步,瞪大了眼睛。 眼前站着的竟然是他的原配妻子王四娣。刘忠满脸震惊地问道:“你怎么也在这里?”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么多年的离散与战乱中,王四娣居然一直守在家里,从未离开过。 原本,刘忠和王四娣的婚姻在战乱爆发时便被迫分离,刘忠投身革命,远赴他乡,而王四娣则留在家乡等待丈夫的归来。 多年来,他一直以为她会在困境中另寻安慰,或者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可是,事实却是王四娣没有改嫁,她在家乡,忠实地守着一个承诺——等待丈夫回家。 王四娣看到刘忠回来,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她没有立刻回应刘忠的疑问,而是带他回到家里,缓缓坐下,开始讲述这几年的艰难岁月。 “这些年,我一个人带着婆婆,过着艰苦的日子。你在外面战斗,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你的期盼。尽管我知道战乱让一切变得不确定,但我始终相信你会回来。” 王四娣的声音中透露着坚韧与温柔,仿佛她从未动摇过对丈夫的忠诚。 她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几乎日夜守着家中的炊火,等待丈夫归来的那一天。 尽管家境贫寒,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保证,但她从未考虑过离开,始终坚守着对丈夫的爱与承诺。 王四娣还提到,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她也从未向别人伸手求助,始终坚持守着刘忠的母亲——她的婆婆。 那时的王四娣,不仅要面对生活的重压,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独自支撑着这个家。 听着妻子讲述这些年的艰辛,刘忠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他意识到,自己虽然为了国家奔波,却忽视了对家人的责任。 妻子王四娣孤身一人守护着这个家,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和力量,而自己却因战乱和职责忽略了她的苦难。 面对王四娣无怨无悔的坚守,刘忠的内心愈加沉重。他感到自己对妻子的亏欠,感到自己的选择让她付出了太多。 更让他感动的是,王四娣从未要求任何回报,她始终无怨无悔地等待着他,等着他带着责任回到这个家。 刘忠低下头,声音有些沙哑:“我一直以为你会改嫁,但我错了。你这么多年来,默默坚守,守着这个家,也守着我。谢谢你,四娣。” 伍兰英在一旁也静静听着,眼中闪烁着理解的光芒。她知道刘忠的内心有愧,这段话虽然简单,但却是他心中最真实的感受。 王四娣笑了笑,轻轻地说道:“我从未想过你会回来,甚至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我也从未想过放弃。你就是我的一切,哪怕你不在,我也会守着这个家。” 刘忠听了这句话,心里更是百感交集。他知道自己欠了王四娣太多,而此刻,他能做的,就是弥补这份亏欠。 最终,刘忠决定,每个月寄钱回家,补偿王四娣和母亲的生活开销,他明白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完全弥补自己曾经忽视的责任,但他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让妻子和母亲过得更好些。 这次回乡探亲的经历,让刘忠明白了很多东西,他见证了家人的坚守与无私,也体会到了那份深沉的爱与责任。 信息来源:《福建党史月刊》1994年12期——刘忠将军和他的发妻
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听说母亲尚在人世,就带妻子回家探亲,回家后,他见
文晓小书生
2025-04-21 17:19: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