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很可能可以看做是「古今鬼怪故事集成」,年代应该是元代编撰的,是对过去历代刊录的鬼怪故事的辑录,并不是蒲松龄创作的,更不是他通过卖茶从民间听取到的,只是冠名给了他,这只能说明他肯定是蒲寿庚的后人
红楼梦中贾宝玉给林黛玉起字的时候,就曾提到一本书,「古今人物集成」,我们说,红楼梦中提到的所有作品和书籍,应该都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并非虚构,如果找不到了,那应该去问一下儒家怎么没有冠名出版,或者翻译为外文
聊斋志异总共有491篇,通过仅仅对聂小倩一文中关于鬼的认识,我觉得如果能认真阅读其中的每一篇,很可能可以梳理出来中国古代对鬼,狐,妖,魔等的历代认知变化
比如先秦时候的鬼,和唐代的鬼并不一样,和宋元时候也不同
那么妖和魔肯定也不同,至少结合倩女幽魂来看,妖应该比鬼晚出现,魔则是更晚出现
鬼和人差别不大,只是死去之人的魂魄
妖则是为非作歹,本性难移的作恶之物
魔就是权势极大,会笼罩朝野的力量
大家这么看中国古代的鬼怪故事更能明白它们想表达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