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紫,您好,想投稿问问大家怎么看待父母是否应该托举孩子这个话题?先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首先,我感恩父母抚养我长大供我上学,虽然从小到大念的公立也没上过什么补习班兴趣班,但粗养一个孩子小几十万是跑不掉的。但自打踏出校园的那一刻起,我就完全独立不依靠父母,甚至在第二年开始力所能及内开始回馈家庭。
由于家里条件一般甚至是不太好,我也的确没想过家里能给自己太大帮助。然而这种心态在看到我弟的待遇后发生了改变,供书教学只是父母完成了对他帮助的第一阶段,后续买车、结婚、养孩子,这三件事父母已经帮了他三分之二,显然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必定会实现。
我的确很羡慕那些父母能给孩子帮助的,不说家里很有钱给全款买车又买房,就连我妈一个朋友经济条件也很一般的,却能拿出十万块支持女儿买房。我承认我很羡慕嫉妒,我妈妈不是拿不出一分钱,在已经助力我弟那三分之二后,她还有四五十万的存款,目前还工作也开始领退休金,甚至家里还有个小店面出租一个月一千。不过这笔钱她是拿来养老的,可依我妈的性子跟观念,估计也是要用来补贴后续小两口的生活。尤其住一起,水电煤气柴米油盐这些也是一笔开支补贴。
关于为什么不尝试开口问父母要,一是其实比起希望得到父母的助力,实际我更希望他们自己存点钱日后的养老作为孩子我就能少一些负担。二是我知道没结果的,就像我想买车这件事,要么跟我说没必要买车,要么只会在嘴上说买辆便宜小车开也挺好。我妈对我的大方只有那冲动的那三秒钟,然后撤回。
所以,虽然我提到父母的存款,但我不是真的很渴望地要盯着父母的钱,其实我有自己的存款,工作五六年也存了有快三十万,不多不少但也能让自己有一点生气时说出去散心就出去散心的底气。但是每当我想买车或者想买房时就想,如果我也像别人一样有父母助力,就能轻松很多。
即使不跟其他条件好的家庭对比,就跟我弟对比——他靠着三分之二父母的助力➕三分之一自己的努力,就成为了有房有车有家庭的人,夫妻两人即使工资不高但在小县城生活质量不低,只要他老老实实过日子别学坏,日子是肉眼可见的平凡惬意没太多烦恼,后续生孩子养家还有父母帮助。而我也只有靠自己存下来的这几十万,想要的车舍不得买,想买的房压力大只能暂时放弃。
也因此,在跟朋友谈论到生孩子这个话题时,对于不能将就结婚这件事我们达成共识,却在自己生孩子养孩子的经济准备上有了分歧。
如果只是希望自己老了后有个能联系甚至是能依靠的直系亲属,却没本事给孩子提供太多助力,那还应该生吗?虽然人们的生育观念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似乎很多人还是不会太考虑自己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上她会不会开心这个问题,没有助力靠自己单打独斗,她有可能会吃很多苦,甚至有可能会怨恨父母把她带来这个世上。说实话,我的确觉得活着很没意思,我很感谢父母把我养大,但我不感谢他们把我带来这个世上,有时候我嫉妒弟弟嫉妒得会怨恨他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有父母助力跟没父母助力是差很多的,哪怕我努力考上大学,顺利找到工作,有意识地去存钱。我的生活质量依旧过得不如同样家庭出身却能得到家里所有的资源助力的弟弟。能理解那种明明从小到大比弟弟优秀、比弟弟懂事、工作也不比弟弟差,存款比弟弟多,却过得样样不如他的那种感觉吗?嫉妒是一个很不好的词,但此时此刻我很坦然地承认,我很嫉妒。
这也是我跟朋友意见有分歧的地方,要不要托举孩子。而托举孩子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即使不结婚,以我目前的经济条件,我也实在是不敢考虑生孩子。
这是我的看法,而我的看法是基于我自己的经历,关于父母托举孩子这个话题,有多少钱才敢自己生孩子这个问题,甚至是单身女性“去父留子”这个话题,我也想听更多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