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傅作义几次请求毛主席释放陈长捷,也几次去功德林探望他,然而陈长捷每次见了傅作义都是怒目而视,“我上了大当,你做了起义将军,我倒做了战犯。” 陈长捷,1892年出生在福建闽侯,算得上民国时期一个响当当的军事人物。他早年进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傅作义是同窗,关系铁得不行。陈长捷这人沉稳踏实,读书时就靠勤奋和脑子出名。毕业后,他一头扎进军队,凭着扎实的军事本事,步步高升。到了抗日战争,他当上第93军军长,在华北跟日军硬碰硬,打得有声有色,多次把敌人揍得找不着北,人称“抗日常胜将军”。他带兵纪律严,作风硬,老百姓提起他都竖大拇指。抗战结束后,他又升了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在国民党军里地位不低。 说起他和傅作义的交情,那真是老早就打下了基础。当年陈长捷投靠阎锡山,就是傅作义牵的线。到了1947年底,傅作义当上华北“剿总”总司令,看陈长捷能打仗又靠得住,就向蒋介石推荐他当天津警备司令。蒋介石一听,觉得这人靠谱,立马点头同意。陈长捷感激得不得了,对傅作义拍着胸脯说,天津交给他,绝对丢不了。上任后,他立刻忙活起来,加固城墙,布置火力,把天津整得像铁桶似的。1948年,蒋介石来视察,看到工事修得密不透风,满意得不行,直夸:“要都像陈司令这样卖力,共产党还怎么打进来?” 可到了1949年初,形势急转直下。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南下,直扑天津。1月14日,解放军下了最后通牒,让陈长捷缴械投降,保天津和平解放。他却梗着脖子不干,心想军人怎么能随便放下枪?还回话说,要谈就当面来。他赶紧向傅作义请示怎么办。当时傅作义正背着人跟中共谈北平和平解放的事,怕消息漏出去乱了军心,就没跟陈长捷挑明,只含糊地说守住就行。他的算盘是,等北平的事定了,再拉陈长捷一起起义,既保命又保名声。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1月14日早上,解放军大炮一响,炮弹跟不要钱似的往天津砸。陈长捷缩在地下室指挥,前线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他咬着牙调度部队,硬撑了一天一夜。到1月15日,解放军冲破防线,杀到司令部门口。他一看身边死的死伤的伤,没辙了,只好扔下枪投降。就在这天,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传开,傅作义宣布起义。陈长捷在战俘营听到这事儿,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拳头砸墙,嘴里骂:“他在北平谈和平,却让我死守天津,他当了英雄,我成战犯,这算哪门子兄弟?”从那刻起,他对傅作义的信任彻底崩了,恨意蹭蹭往上涨。 被俘后,陈长捷被押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1956年,傅作义当了水利部部长,念着旧情,几次找毛泽东请求放人,还亲自去功德林看他。每次去,傅作义都想缓和关系,可陈长捷不领情。有一回,傅作义走到他跟前,他抬头一看,冷着脸不吭声,眼睛里全是火气,后来干脆背过身不搭理。傅作义碰了一鼻子灰,只能悻悻离开。陈长捷心里憋着气,觉得自己背着战犯的罪名,而傅作义却高高在上,这落差让他咽不下去,每次见面都冷得像冰。 不过在功德林,陈长捷改造态度还算积极。他老老实实学政策,啃《资本论》这种硬骨头也不含糊。劳动时,他年纪大了,干不动重活,常被分派些轻松的活计。有一次,他跟杜聿明一块儿抬粪筐去田里,杜聿明腿脚不好,走路晃晃悠悠,陈长捷比他强点,但也累得满头汗。旁边的人看着直乐,说他俩像一对难兄难弟。陈长捷不服气,喘着气说:“我还能干点活,他连老鼠踩死都不晓得。”这话逗得大家哈哈笑,他这是拿杜聿明在东北的败仗挤兑人。 1959年,中央决定特赦一批表现好的战犯,陈长捷也在名单里。出狱那天,傅作义在宾馆摆了一桌,请他吃饭。傅作义早早等着,他却故意磨蹭才到。见面时,他冷着脸说:“搁以前,我这脾气绝不来。关了十年,火气磨没了,才来看你。”傅作义笑笑,拍他肩膀说:“咱俩老同学,你那性子我还不清楚?这次你肯来,就是放下了。”陈长捷哼了一声,没好气地说:“有啥说啥,别绕弯子。” 饭桌上,傅作义认真讲了天津战役的来龙去脉。他说当时北平谈判没定,他怕陈长捷知道后动摇,才没明说,本想等局势稳了拉他一起起义,谁知解放军动作太快,没来得及。他低声认错,说对不住他。陈长捷听完,盯着桌子半天没吭声,最后伸出手跟他握了握,算是解了多年的心结。 出狱后,陈长捷被安排到北京文史馆当文史馆员,写了不少抗战和内战的回忆录,干得挺用心。1964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2岁。他跟傅作义的恩怨,也就这么尘埃落定。
1956年,傅作义几次请求毛主席释放陈长捷,也几次去功德林探望他,然而陈长捷每次
历史有小狼
2025-04-17 18:37:06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