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所有美国产品征收125%关税,+13%增值税(普通产品),农产品/图书等9%。
按照13%增值税率计算,已经是140%左右了。
这就是没有+运费+保险的情况呀,国内清关价格就是对方出厂或离岸价的2.4x了。
保险+运费,可能再多5-8%,基本上就是美国145%左右了。
这还没有算,有些产品要缴纳消费税,那就更高了。
通告说,霉继续提高关税,咱不予理会。
有人嘲笑。
其实,这是一句大实话。
绝大多数从美采购商品在价格从100(关税以前)到现在变成了240以后,没有企业能够独立吃下这个涨价。
牛逼如苹果,也不行。
这个成本,谁都没有办法单独吃下,因此,只能转嫁或共同承担。
但是,不管如何,对于甲方和乙方来说,都是牺牲毛利,属于飞来横祸。
这种情况下,不太严格的企业,很自然就会找平替。
如果需要认证的,像汽车行业,恐怕这个时候会以突发情况,向甲方提出临时特殊认证。
请求切换供应商,
实际上,要在2018年,我们就遇到过,马上启动所有美国供应商的替代者的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