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蒋介石生前只见过贺龙一次,但在见完面后,蒋介石却在浑身冒冷汗。他一下瘫坐在椅子上说道:“这个人实在是太可怕了,我再也不想见他了。” 这事要从南昌起义之前说起,贺龙时任为第二十军军长,手中掌握上万人,那时他还没加入到共产党。 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尽管家境贫寒,父母依然倾其所有供他读了五年私塾,这段求学经历为他日后的从军生涯打下了重要基础。 1916年,年仅20岁的贺龙加入了湖南省警务处第七标第一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这支部队里,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干起,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勇敢果断的性格,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赏识。 1918年,贺龙被任命为排长,这是他军旅生涯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短短两年时间,他就从一个普通士兵晋升为基层军官,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 随着军阶的提升,贺龙开始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1921年,他在家乡湘西地区招募士兵,组建了一支以湘西子弟兵为主的部队,这支部队后来成为了他最信赖的力量。 在北伐战争期间,贺龙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1925年,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统领上万将士,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军长之一。 作为第二十军军长,贺龙积极参与北伐战争,在多次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他的部队以战斗力强、纪律严明著称,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期间,贺龙与冯玉祥等进步将领有着频繁的往来,他们的思想对贺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与这些将领的接触,贺龙逐渐认识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问题,开始思考革命的道路。 1927年初,贺龙与蒋介石在军事会议上有过几次接触。但是随着时局的发展,两人在革命道路和政治立场上的分歧逐渐显现。 南昌起义前夕,面对国民党内部日益严重的分化,贺龙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政治立场。作为掌握重兵的军长,他深知自己的选择将影响数万将士的命运。 1927年8月1日,贺龙率领第二十军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作为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与叶挺、周恩来等人一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他担任前敌总指挥,指挥部队向南进军。 起义军南下过程中,贺龙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他带领部队多次突出重围,最终成功到达广东。 1928年,贺龙在湘鄂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红色区域里,他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争,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湘鄂西苏区的建立和发展,成为贺龙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他在这里实行土地革命,发动群众,使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蒋介石对贺龙的叛离异常愤怒。1929年,国民党军队对贺龙家乡进行了疯狂报复,杀害了他的多位亲人,烧毁了他的家园。 1934年,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在湘鄂西地区坚持战斗。次年,他率部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长征途中,贺龙带领红二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克服重重困难,征服了人迹罕至的冰山雪岭。 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创造了许多奇迹。他们翻越夹金山,强渡大渡河,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长征路线。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这次会师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的斗志,为后续的抗日战争做好了准备。 到1937年,贺龙已经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红军将领。他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军事指挥经验,更在政治上有了深刻的认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国共两党暂时放下矛盾,实现第二次合作。 1938年初,贺龙和蒋介石在武汉举行了他们人生中唯一一次正面会面。这次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商讨抗日战争的军事部署问题。 会面地点选在武汉的一处军事指挥部。当时的贺龙已经是八路军的重要将领,而蒋介石是国民政府最高统帅。 双方见面后,蒋介石首先询问贺龙为何要放弃国民党军长的职务,转投共产党。贺龙只是简单地回答了两个字:"政见不一"。 随后,蒋介石提到了贺龙的家人,这无疑触及了贺龙最痛的伤处。 这次会面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蒋介石对身边的人表示,贺龙的眼神让他感到不寒而栗,他不愿再与这样一位坚定的对手相见。 会面虽短,但对后续的抗战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次会面后,蒋介石对共产党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新的认识。 在抗日战争期间,贺龙率领的部队在晋西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的同时也在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力。他们创建了晋绥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 从这次会面可以看出,即使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双方的矛盾和分歧依然存在。但为了抗日这个共同目标,双方都选择了暂时搁置争议。 这次会面之后,贺龙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抗日战争中。他率领部队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战役,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蒋介石生前只见过贺龙一次,但在见完面后,蒋介石却在浑身冒冷汗。他一下
风城春史呀
2025-04-11 11:50:37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