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视点】产学研视点团队会晤王其英高工,共探技术转化新路径
近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水利工程技术分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工程建设专委会、中国电子企业协会标准与技术成果转化工委会联合支持下,产学研视点王建省教授团队与王其英高工进行深度会晤。双方围绕水利工程供电保障、工程建设电源技术应用、电子领域成果转化等议题,交换实践经验与协作思路,为产学研融合注入新动能。
会晤核心:锚定三大领域,破解技术落地难题
此次会晤聚焦实际需求。王建省教授团队结合水利工程、工程建设领域痛点,提出 “电源技术定制化适配” 需求 —— 水利项目偏远地区供电稳定性、工程建设临时供电安全性,需专业技术支撑。
王其英高工结合六十余年从业经验回应,从 “两弹一星” 供配电系统到现代数据中心电源设计,核心在于 “技术贴合场景”。他以导弹陀螺专用 UPS 研制为例,强调 “电源技术需前置介入项目规划,才能降低后期运维成本”。
双方初步达成共识:围绕水利工程供配电标准制定、工程建设临时电源方案优化、电子技术成果转化试点三项方向,推进后续协作。
王其英高工:从 “两弹一星” 到电源领域,用技术书写报国路
军工出身,铸就硬核技术底色
王其英高中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后入职原国防科委第 15 研究所(现工信部十五所、太极计算机公司)。他全程参与 “两弹一星” 供配电系统研制,是我国第一颗远程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测量船及多个基地测控系统供配电设备的主持设计师。
1967 年,他开启 UPS 供配电系统研制之路,设计的导弹陀螺专用 UPS,在南太平洋接受试验中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因贡献突出,他荣立国家二等功,用技术为国防事业保驾护航。
深耕电源领域,著作奠定行业标杆
王其英高工在专业杂志发表论文数百万言,出版 13 部电源及 UPS 专著,覆盖不同技术发展阶段:
1984 年,《可控硅稳压电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成为早期电源领域入门必读书;1987 年,《计算机电源系统的设计》(科学出版社)填补计算机电源设计系统著作空白;2012 年,《数据中心节能供电系统规划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适配云计算发展需求;2016 年,《云机房节能供电系统规划设计与运维》(中国电力出版社)进一步完善数据中心电源运维体系。
这些著作串联起我国电源技术从基础到高端的发展脉络,成为行业技术人员的 “工具书”。
行业担当:多身份赋能,推动产业规范发展
王其英高工现任中国电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 首席专家、北京电源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同时兼任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电源技术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作为国家政采评标专家(入财政部专家库),他被天津市政府及多家招标公司聘为评标专家,为电源领域采购公平性把关;担任全国专业标准化委员会 UPS 分会顾问、全国电源行业专家智库主任,推动 UPS 技术标准迭代。
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受团中央、中华学生联合会邀请,担任 “中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 评委,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其个人事迹被载入中科院院长卢嘉锡主编的《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第九卷。
会晤展望:三项协作落地,助力产业升级
此次会晤明确后续行动方向:一是共建 “电源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整合高校、协会、企业资源,针对水利工程、数据中心等场景研发专用电源技术;二是联合制定《水利工程供配电系统技术规范》,填补行业标准空白;三是开展 “工程建设电源技术培训”,培养实操型技术人才,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向施工现场。
王建省教授表示,王其英高工的实践经验为产学研协作提供 “锚点”,未来将以需求为导向,让技术真正服务产业发展。王其英高工则强调,行业进步需多方联动,期待通过此次协作,为电源领域技术转化提供可复制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