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对“产能过剩”如临大敌?看看钢铁行业就明白了:
假设美国向中国订购32万吨特种钢材,中国钢厂微微一笑,半个月就能完成交付——毕竟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53%,这种订单连生产线都不用全开。
如果订单涨到320万吨,中国钢企会迅速调整排期,协调全国20多家千万吨级钢厂联合生产,顺便带动铁矿石进口、物流运输、港口装卸等配套产业集体发力。
订单再翻十倍到3200万吨,整个产业链都会沸腾。电弧炉制造商连夜扩产,钢铁研究院启动新型合金研发项目,北方港口扩建堆场迎接澳洲和巴西的铁矿砂巨轮,职业教育院校甚至开设“特种钢轧制速成班”——毕竟中国2023年已建成全球首条超亿吨级全流程智能化钢铁基地,技术储备足够支撑这种量级的生产。
当订单飙升至3.2亿吨时(相当于美国全年钢铁产量的3倍),国家发改委将成立专项工作组,把项目列入“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方案。河北曹妃甸、山东日照、广东湛江三大世界级钢铁基地将启动24小时三班倒,全国铁路系统优先保障钢材运输专列,沿海经济带可能新增3-5个千万吨级码头。要知道,中国2024年钢铁出口量已突破1.2亿吨,这种规模的订单完全在消化能力范围内。
若是32亿吨的史诗级订单(相当于全球两年钢铁产量总和),中国会启动“钢铁2035”国家战略:在新疆建设全球最大氢能炼钢基地,在海南打造全流程零碳钢铁产业园,同步实施“钢铁人才万人计划”,把冶金工程专业招生规模扩大五倍。虽然美国需要预付80%货款,但以中国2025年将突破12亿吨的钢铁产能储备,配合智能调度系统和全球最大的40万吨级矿砂船队,完全可能在二十年内分批交付。
这种恐怖的产能扩张能力,恰恰解释了美国钢铁联盟为何在2024年底联名要求政府加征25%关税——他们亲眼见证过中国钢铁业如何从1996年产量首超美国,到如今产能足以供应半个地球。当河北某钢厂试验成功用人工智能优化转炉炼钢、将能耗再降15%时,匹兹堡的老牌钢厂还在为更新20世纪设备筹集资金。这种代际差带来的压迫感,才是华盛顿政客们真正的噩梦。花花星语[超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