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恢复乌矿产交易不感兴趣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2025年2月28日的会晤因核心分歧激化演变为公开争吵,导致美乌矿产协议谈判陷入僵局。此次事件的核心矛盾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协议条款的严重分歧
安全保障缺失
乌克兰坚持在协议中加入明确的安全保障条款,要求美国承诺在乌方再次受袭时提供保护,并支持其加入北约。但特朗普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承担具体安全义务,仅用“支持乌克兰努力实现和平”的模糊表述替代[47]。泽连斯基强调,没有安全保障的停火协议相当于“投降”。
资源与利益分配争议
美国要求乌克兰将自然资源及基础设施未来收益的50%注入“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且协议受美国纽约州法律管辖,实质上赋予美方对乌矿产资源的优先控制权[47]。乌克兰舆论批评该协议是“经济合作名义下的资源掠夺”,担忧美国未来可通过港口收益等渠道进一步收割利益[47]。
二、谈判破裂的导火索
会晤期间,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高估筹码”“拿第三次世界大战赌博”,并强调“乌克兰无权指挥美国”[34]。副总统万斯更直接攻击乌克兰征兵困难、军力不足,称“你们国家已经没有男人了”,引发泽连斯基激烈反驳[44][46]。双方在记者面前持续10分钟的公开争执后,特朗普要求乌代表团离开白宫,原定的联合记者会和协议签署均被取消[34][47]。
三、国际影响与后续动向
地缘政治博弈加剧
欧洲多国领导人迅速表态支持泽连斯基,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等承诺继续援助乌克兰,而欧盟被指可能借机争夺乌矿产资源主导权[39][51]。与此同时,特朗普透露正寻求与俄罗斯达成稀土采购协议,普京已表态愿与美国合作开发矿产[47],这进一步削弱了乌克兰的谈判筹码。
乌克兰的困境与选择
尽管泽连斯基在公开场合展现强硬姿态,但乌方经济已濒临崩溃,国内重建急需外部资金[40][42]。部分分析认为,乌克兰最终可能被迫接受协议,但会通过“战俘交换条款”等细节争取缓冲空间。也有观点指出,泽连斯基的激烈反应可能是为推卸签署“卖国协议”的责任做舆论铺垫[45]。
美国国内政治压力
特朗普的决策受到共和党内部质疑,参议员格雷厄姆公开批评泽连斯基“不值得成为商业伙伴”[48],而民主党则借机炒作其“通俄嫌疑”[55]。白宫官员透露,特朗普团队正在评估是否以终止供电恢复计划等既有援助项目施压乌克兰妥协[22][44]。
四、未来走向研判
目前协议文本仍保留“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框架,但双方在注资比例、法律管辖权等关键条款上僵持不下[47]。美国国务院匿名官员表示,若乌克兰无法在3月中旬前让步,美方可能转向与俄罗斯达成临时矿产采购协议。乌克兰则试图通过欧洲峰会争取更多国际支持,但分析认为欧盟难以填补美国留下的战略真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