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何尊铭文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上所铸的铭文,位于何尊内底,出土于1963年,

津门张姐 2025-02-26 00:37:38

何尊:何尊铭文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上所铸的铭文,位于何尊内底,出土于1963年,发现于1975年,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周成王迁都于洛邑作为天下的中心,即“宅兹中国”的功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周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何尊铭文记述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等西周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与《尚书》之《洛诰》《召诰》中的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汉代织锦护臂,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中国古代占星用语,是古代先民观察五大行星运行变化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占辞术语。 五星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东方”是中国古代星占术中特定的天穹位置,“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京畿地区及中原,是一个地理概念。而这句话的含义是,“金木水火土五颗星同时出现在东方的上空,有利于中原作战。”这是迄今为止在新疆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带有“中国”字样的文物。

昭君出塞镜:铜镜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瑰宝之一,既是古代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铜镜一般背面铸有图案和铭文,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磨砺光亮。昭君出塞镜是古代铜镜的佼佼者。直径21.5厘米、缘厚1.2厘米、重1434克的铜镜,其镜背中心为扁球形钮,钮座为十三枚乳钉环绕,间以铭文十二字,为制作者名称及吉语:仲作,宜侯王,复(服)此竟(镜)者大富昌。铜镜上不仅两次提及“中国”还记录了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镜”铭文载昭君和亲匈奴后“兵革不用中国安”的字样。

“人民昌·中国强”汉镜:为圆形,直径22.3厘米,厚0.7厘米,半球形钮,钮座饰一圈以短线间隔的几何纹,保存完好、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镜背铸有的47字铭文——“天禄辟邪曰有喜,上有龙虎四时置,长保二亲乐无事,子孙顺息当大富,侯王寿命长,多贺君家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其字体兼具隶书的古朴和悬针篆的空灵,相得益彰、浑然天成,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带有“人民昌、中国强”吉语铭文的铜镜。

该铜镜内区铸有龙虎相望的纹饰,中区天禄、辟邪、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羽人持百枝灯、大黎传信、羽人飞仙,均为汉代盛行的祥瑞象征。镜缘西王母戴的胜、币连胜、九尾白狐、金蟾、祥龙相向逐金乌等,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是古代社会盛世到来、明君出现的吉兆。25种形态各异的通神精灵,呈现出一派虎跃龙腾、凤舞龟行、羽人献瑞、神兽奔驰的盎然生机,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健康长寿、吉祥好运的追求。 道中华

“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镜背的纹饰构图内方外圆,象征着天圆地方。纹饰中穿插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还有人面兽身纹、有翼兽等图案。铜镜铭文环绕在外圈,共有52个篆体字,其中包括“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裳元吉,有纪纲……”等字样。

铭文大意是:“祈盼中国和平与安宁,世世代代日益昌盛。”随着汉代疆域的拓展、各地物质文化交流的扩大,社会日趋繁荣。带有“中国”铭文器具的制作正是汉朝盛世的表现。镜主人揽镜骋思,胸怀家国。祝福祖国国泰民安跃然镜上的情感,令人不由对大汉雄风心生向往。

0 阅读:0
津门张姐

津门张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