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垦利区基层文旅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 曲阜师范大学 曲园学子三下乡 三下乡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 东营市垦利区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近年来通过“文化引领+产业振兴”模式,成功入选山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实践队以“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为主题,深入垦利区多个村镇,实地调研其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探索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文旅融合:打造乡村发展新引擎
垦利区以“两线、三片、多点”的发展格局为核心,依托黄河口生态资源和乡村文化底蕴,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文旅项目。实践队走访了稻田画文化旅游节、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等30余个文旅活动举办地,发现这些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手工艺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在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期间,周边民宿入住率达到90%以上,村民通过提供餐饮服务和售卖土特产,日均收入超过500元。
此外,垦利区还通过“四季歌”“艺心为民”等品牌活动,年开展文艺演出600余场,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通过文化惠民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实现了乡村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传统文化: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在垦利区老十五村,实践队观察到村民通过挖掘“渔海传说”等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了特色民宿和手工艺品产业链。村民李大姐告诉实践队:“过去村里年轻人外流严重,大家都觉得村里没发展机会。现在文化项目吸引了游客,年轻人也愿意回来创业了。”通过文化赋能,老十五村不仅保护了乡村文脉,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此外,东营区民政局通过“乡村著名行动”,以吕剧、书法等传统艺术形式呈现地名文化,成功入选全国乡村地名建设案例。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乡村文化影响力,还通过文化IP的打造,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灵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垦利区的实践表明,通过文旅融合与传统艺术创新,能够有效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实践队在调研中发现,文化振兴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还需要村民的积极参与。例如,垦利区通过成立文化合作社,鼓励村民参与文化项目的策划与运营,形成了“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良性互动模式。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垦利区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通过文旅融合与传统文化创新,乡村不仅能够实现经济发展,还能在文化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