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我的读书杞记[原稿] 2025年2月14日19点57分,夜读时刻。一曲古琴《乌夜蹄》响起,丢2颗红枣,扫一把芝麻,烧一壶热辣滚烫的诗茶,拿起《古文观止》,古筝起伏,剑气如虹,我那无法束缚的思想推开亘古空间,一瞬飞渡,3000年春秋郑国烛之武家中。 夜缒(坠)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其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特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夜黑风高,郑国名臣烛之武匿于篮中坠城墙而下。为郑国安危,大丈夫能屈能伸,如盗痴一样潜黑夜行。历来不说两国对仗不斩来使吗?为奈不光明磊落去秦国游说呢?竖着不吃,谁愿横着吃呢?夜缒而出,郑国兵凶战危,秦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稍有不慎,烛之武有去难回,游说任务之难,烛之武的气魄与智慧令人敬佩。] [补: - 晋国:晋文公重耳曾流亡经过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后来,郑国又在晋楚之间摇摆不定,有“贰于楚”的行为,这让晋国觉得郑国是个威胁,也损害了晋国的霸主威严与利益,所以晋国攻打郑国的意图很强烈,即战争发端与主导是晋国。 - 秦国:秦国参与此次战争主要是基于与晋国的秦晋之好的联盟关系,想通过与晋国合作在中原事务中扩大影响力,但并非有非要灭掉郑国的强烈意愿。 从获利角度来看 - 晋国:晋国与郑国相邻,若郑国灭亡,晋国可以直接将郑国的土地纳入版图,增强自身实力,在领土、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能得到实际的好处,还能进一步巩固在中原地区的霸权地位。 - 秦国:秦国与郑国之间隔着晋国,即使郑国灭亡,秦国难以直接控制郑国土地,“越国以鄙远”难度很大,实际获利会非常有限。正如烛之武所说,秦国耗费兵力参与战争,最终只会“亡郑以陪邻”,让晋国得利。] [烛之武是如何利用这种微妙关系,来翘两个铁子的?] [假没人都是自私的,站在对方的立场,处处以对方利益最大化,讲收益、讲损失,温柔一刀烛之武] [烛之武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巧舌如簧,人最怕、最担心的不是得到什么,而是将失去什么!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远隔万水去讨伐别国,谁都知道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况且秦帮晋国灭了郑国,晋国国力只会越来越强大,秦国却损耗兵力,国力也将越来越薄。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若秦国放弃攻打郑国,则郑国将视秦为东道主,主人来了郑国就送上纳贡视若上宾,同时保障秦军人员与车马资费供给,请秦候您想想,这对您来说只有利而无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其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我听说晋侯赐焦地、瑕地给您,早晨过河,下午就收回了给你的焦地,瑕地,这些您应该都知道吗?晋国贪心不己,既然向东占了郑国,何不向西侵占,损秦以利晋,您可以好好想吧。” [秦伯曰:“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秦伯与郑人盟,子犯请击之,秦伯以不可、不仁、不知拒之,遂去之。 没有攻不破的保垒,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烛之武的胆略和对人性的洞悉,很好的验证了,办法总比困难多,占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也是人生致胜的法宝。
20250214我的读书杞记[原稿] 2025年2月14日19点57分,夜读时
恨山玩转摄影
2025-02-14 22:46: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