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阜师范大学“重走红色足迹,赓续革命血脉”红脉追寻社会实践队】——《探寻清河县委旧址,汲取红色奋进力量》-在这个春寒料峭的二月,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好奇,我踏上了前往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委旧址的旅程。清河,这片冀南大地上的红色热土,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县委旧址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与理想,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走进旧址所在的冯双庙村,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整齐的罗列在道路两旁。宽敞的道路与两侧精美的双层小洋楼,无不彰显着冯双庙这个清河的红色文化中心在新时代的新发展。移步旧址右侧小楼与古朴简陋的遗址凸显强烈反差,小院是革命先烈杨青同志的家是当时直南特委委员冯化宣同志主持建立的,门口的牌匾上写着“康,泰,禧”三个周正大字。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走进旧址的陈列室,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展品,将我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下,我了解到,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清河县的党组织就积极发动群众,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和封锁,清河县委的党员干部们毫不畏惧,他们深入群众,宣传革命思想,组织武装力量,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还是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清河县的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初心,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在众多的展品中,有一件展品深深地震撼了我。那是一本已经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清河县委在某一时期的工作安排、会议记录以及党员干部们的心得体会。这是杨青同志的日记,透过那一行行工整的字迹,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党员干部们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围坐在一起,认真研究工作方案,讨论如何更好地发动群众、打击敌人的场景。他们没有先进的办公设备,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但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为了实现革命的目标,他们不辞辛劳,日夜奋战。这本笔记本不仅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清河县委党员干部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
除了陈列室里的展品,旧址的建筑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这里的每一间房屋、每一扇门窗,都见证了清河县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迁。在旧址的一间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张简陋的办公桌和几把椅子,桌上还摆放着一盏老式的油灯。讲解员告诉我,当年的县委领导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办公、开会、处理各种事务。在昏暗的油灯下,他们为了清河县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通宵达旦地工作,谋划着清河县的未来。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感慨万分。与如今现代化的办公条件相比,当年的工作环境可谓是天壤之别。但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清河县委的党员干部们凭借着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毅力,带领清河县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参观完清河县委旧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清河县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情怀。他们为了实现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精神品质。
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虽然我们远离了战火硝烟,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像革命先辈们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参观清河县委旧址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前进。
离开清河县委旧址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给整个旧址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回望旧址,心中满是感慨与敬意。我深知,这次参观只是我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一个开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革命先辈们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一定会更加团结奋进!
(通讯员 田贵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