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曲阜师范大学 “弘扬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队满怀热忱,奔赴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沂蒙山红色圣地。沂蒙山根据地作为全国四大根据地之一,享有 “华东延安” 的美誉,在这里诞生的沂蒙精神,始终是中华儿女为国家和民族拼搏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此次实践,队员们将目光聚焦于西墙峪,探寻一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非凡的历史 —— 巧用 “小心地雷” 保护军粮。西墙峪村地处沂蒙山腹地,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这里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为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时,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封锁与扫荡,妄图切断八路军的物资补给。为了保住珍贵的军粮,西墙峪村民与八路军战士一同想出了一个巧妙又惊险的办法。他们在存放军粮的仓库、山洞等周边,设置了特殊的 “地雷” 标识。这些 “地雷” 并非真正的爆炸物,而是村民们用智慧制造的 “心理武器”。他们在显眼位置插上写有 “小心地雷” 的木牌,并用一些简易装置伪装成地雷的样子。
日军进犯时,看到这些醒目的标识,加之忌惮八路军灵活多变的地雷战术,往往不敢贸然靠近存放军粮的区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智慧与勇气,西墙峪成功守护了多批军粮,为八路军坚持抗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这些 “小心地雷”,是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更是沂蒙人民在艰难环境中不屈抗争、勇于创新的体现。
实践队通过走访当地老人、查阅珍贵历史文献,深入挖掘这段历史背后的细节。队员表示,每了解一段故事,对沂蒙精神的理解就更深刻一分。他们希望将这段独特的护粮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晓西墙峪人民在革命中的伟大付出,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