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铜聚皖南”实践队探寻铜文化】 曲阜师范大学 曲园学子三下乡 山东学子实践青春行 寒假社会实践
1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铜聚皖南”社会实践队员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知识的渴望,踏上了铜陵之旅,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铜文化探寻旅途。初识铜文化,踏入铜艺学堂1月25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皖南的一座古朴小镇,这里坐落着一家闻名遐迩的“铜艺学堂”。琳琅满目的铜工艺品使队员们感受到浓厚的铜文化氛围。学堂的墙壁上挂满了关于铜文化的介绍,一块块铜制的牌匾、一幅幅精美的铜雕作品,无一不在向实践队员们诉说着铜文化在铜陵人民生活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铜陵市的悠久历史。 在学堂的展示区,各式各样的铜制品令实践队员们大开眼界。有造型古朴的铜香炉,充盈着文雅气息;有精致的铜制首饰,每一件都蕴含着匠人的巧思;有刻着吉祥图案的铜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队员们围在展示桌旁,仔细观察着这些铜制品,不时轻声赞赏。他们手中拿着放大镜,认真地研究着铜器上的每一寸纹理,仿佛在与历史对话。聆听铜艺故事,感受匠人精神 1月25日下午,在铜艺学堂里,队员们见到了当地的铜艺匠人张兴胜。她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并为大家详细讲解了铜艺的发展历程和制作工艺。从古代青铜器的精妙到现代铜艺的创新,她细致的讲解让队员们对铜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铜画的制作是一门古老而又复杂的技艺,需要经过选料、熔炼、锻造、雕刻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作品的质量。”张兴胜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块铜坯,为队员们演示如何制作铜工艺品。她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敲敲打打、精雕细琢,一块普通的铜坯在她手里逐渐成型。 队员们被匠人精湛的技艺所折服,纷纷向其请教铜艺制作的方法技巧,他们怀着对铜工艺品的向往和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铜画。在张兴胜的指导下,队员们拿起工具,认认真真地在铜坯上进行打磨。在制作过程中,实践队员们真正体会到匠人们制作工艺品的不易,同时加深了对铜文化的了解,更加热爱非遗文化,热切的想要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访古镇老街,探寻铜文化踪迹 离开铜艺学堂后,实践队员们深入古镇的老街巷进行走访。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仿佛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记录着铜文化在皖南的传承与发展。队员们穿梭在古街的石板路上,发现铜文化在这里遍地生花。街道两边有专门售卖铜制生活用品的杂货店,店内摆放着铜壶、铜盆、铜锁等各种铜制器具,这些器具兼具美观与实用,充满了皖南水乡的特色;还有铜器加工的小作坊,匠人或在冶炼,或在敲打眼前的铜块。 队员们走进沿街的店铺和作坊,与店主和匠人进行交流。他们了解到,铜在皖南人的生活中曾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日常的炊具、餐具到祭祀用的礼器,都离不开铜。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铜制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铜文化仍在皖南这片土地上不断传承和发展,生生不息。实践感悟,传承铜文化之重 经过本次实践活动,“铜聚江南”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收获满满。他们对皖南的铜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亲身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队员们表示,这次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铜文化。 未来,“铜聚皖南”社会实践队成员们将继续开展相关的活动,通过举办铜文化展览、开展铜艺体验课程等方式,将铜文化传播到校园、社区乃至更广泛的地区,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