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这两天的一篇看多中国资产的文章传播较广,用了“斯普特尼克时刻”来形容中国资产的反超机会。
虽说德银已经不算一流投行,且作者Peter Milliken从2021年这一波下跌以来每过几个月就强调一次反转交易,属于最坚定的中国资产多头。但是兼听则明,我们客观辩证地去看待这篇文章,也能有所收获。
“斯普特尼克时刻”被广泛用于形容在科技、军事或其他领域,当一个国家或组织意识到自己在关键领域落后于竞争对手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紧迫感和行动需求。
他认为中国在服装、纺织、玩具的主导地位,过渡到基础电子、钢铁、造船以及白色家电、光伏的主导地位,再到现在主导了电信设备、核能、国防和高速铁路和新能源, 投资者对其技术成就给予了低估。
每个时代都有应该给予高估值的品种,纯制造业在前20年享受着外贸的高估值,军工核能光伏新能源等在2021年前的一波逆天涨幅已经说明了其统治地位。我们做投资锚定的应该是未来情况的边际转好/恶化,而不是看现在是否处于主导地位。在2020年前,中国资产在温和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是应该享受比海外资产更高的估值的,因为在那个时点看来,产能和海外订单充足,国内需求旺盛,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但是在全球极右翼的转向后,中国资产成了被边际伤害最严重的资产,给与的估值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站在现在这个十字路口,更应该思考未来的制造业主导地位的恶化预期有没有被price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