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容易在亲密关系里丧失自己的所有权
如题。我在网上见过两个典型例子(无截图版):
1.某网友给妈妈买了榴莲蛋糕,妈妈就把蛋糕放冰箱里了。第二天网友发现蛋糕还没有吃完,就想拿出来吃掉,但妈妈不让,说:“那是我的蛋糕!”然后网友和妈妈吵了一架,认为她给妈妈买的,为什么她吃一口都不行呢?
2.某网友的朋友要结婚,男方问女方要彩礼还是要车,要车的话更贵一些,女方选了车。车子挂的是女方的名字,但男方开车的机会更多。(这里无法判断女方会不会开车,但仍有可讨论的地方)
这两个例子的冲突点都是物品的所有权。
1里的网友混淆了蛋糕的所有权。蛋糕是买给妈妈的,那妈妈才拥有对蛋糕的分配权,妈妈愿不愿意分享是妈妈的事儿,不应该默认妈妈不吃自己就能吃,尤其是未经询问的情况下。
2是典型的婚姻算计,因为车子一经使用,就会快速贬值。女方不会开车的话,那就是无奈之下的放弃所有权;女方会开车的话,那就是女方主动放弃所有权。现实里太多这样的例子了,默认男方使用车子甚至成为了一种心照不宣的规则。
在亲密关系里,人很容易被赋予奉献、共享的属性。感情越深,就要表现得越不在意这些物品,大家都是好闺蜜/好兄弟/一家人,让一让又何妨?
但实际上,不管是什么关系,人都是有自我的,有自我就必然拥有相应的权利。与人相处时,有时你感受到的不舒服、憋屈或生气,其实就是自己的所有权被侵犯了,但又碍于奉献、共享的态度无法疏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