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淡漠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小时候的祭灶 原金河 在岁月的长河中徘徊,总有一些

金禾木影像 2025-01-22 12:58:21

年味淡漠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小时候的祭灶 原金河 在岁月的长河中徘徊,总有一些古老的习俗,如璀璨星辰,照亮了记忆的天空。祭灶,这一传承千年的传统,宛如一首深情的歌谣,回家祭灶在每一个游子的心中吟唱,勾起无尽的思念与眷恋。 祭灶又称祭小年,是汉族民间传统习俗,在民间信仰中,灶王爷的权力非常大,他不仅管理饮食,还监督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记录他们的善恶行为。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祭灶活动,用芝麻糖、酒食等供品敬献灶王爷,希望他能在天庭多说好话,保佑家人平安吉祥‌。 灶神,也就是厨房之神,他的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我们北方人称他为“灶王爷”,一家之主,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归他管。灶王爷的职责是中国传统信仰中掌管一家人饮食与吉凶祸福的神灵。古人相信,在北方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会升天向玉帝汇报这一年人间的善恶。 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汇报时给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先把厨房打扫得一尘不染,灶台擦拭得锃亮,仿佛在等待着一位尊贵的领导检查工作,给灶王爷留个好印象,在灶王爷去天宫述职之前,先让他吃一顿,摆上水果、糕点,特别献上芝麻糖,吃了糖会嘴软,用拔丝芝麻糖粘住灶王爷的嘴。汇报时“好话说尽传上天,坏话不提丢一边”。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腊月二十三日走,正月初一五更回。二十三祭灶就是把灶神像烧了,再贴一张新灶神,初一五更守岁时记得烧香请回来。 小时候,祭灶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盛会。当腊月的寒风开始在大街小巷中穿梭,家家户户便开始为祭灶忙碌起来。提前几天卖芝麻糖的小贩,㧟着芝麻糖敲着锣走街串巷。听到嘡嘡的敲锣声,就会引来一群小孩子围观。就是没钱买芝麻糖,口水只好眼巴巴地往肚里流。只等盼祭灶仪式快快结束,弄半截芝麻糖吃。 ‌在汤阴有一种说法,家里人没来齐全,不能祭灶,所以,一般情况下,腊月二十三都要回到家。这与灶王爷述职时介绍家庭人口有关,求个吉利。祭灶时还有些忌讳:‌ ‌忌女人祭灶‌:传统观念认为,祭灶应由家里的男性主持,因为灶神是属阳的,而女性属阴,因此女性不宜参与祭灶活动。 ‌忌高声说话和争吵‌:在祭灶时,应保持安静,避免高声说话或争吵,以免惊扰到灶神,影响家庭的好运气。过年了不能说破嘴话,更不能吵架骂人,要多说吉利话。 ‌忌在灶台上放置刀具‌:祭灶时不宜在灶台上放置刀具等锐利工具,因为这些工具象征着冲突和杀伐,可能会带来不祥之气。 ‌忌摆放残羹剩饭‌:祭灶时供品应使用新鲜的食物,不能使用吃剩下的食物,以免冒犯灶神。 ‌忌摆放破碗筷‌:祭灶时应使用完整的碗筷,避免使用破损的碗筷,以示对灶神的尊敬。 ‌忌打碎物品‌:在小年期间,应避免打碎物品,以免带来不祥之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传统习俗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忙碌中停下脚步,回望过去,找寻那份失落的温暖与宁静。祭灶,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在异乡的漂泊中,依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那份来自故乡的深深牵挂。 祭灶,总是会想起远方的亲人和朋友,想起那熟悉的乡音。我知道,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祭灶声都会在他们心中回响,那是永远的心灵归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愿将心中的思念与祝福,随着袅袅香烟,传递给远方的亲人和故乡的土地。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人安康,故乡的炊烟永远温暖而祥和。来祭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