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不退,中医的临证思辨
中医认为低烧的原因有外感和内伤两种。外感余邪未清,或正气极虚;内伤病由于长期消耗,造成阴虚或阳虚,在某些病理变化过程中,均可能出现低烧证。
1. 外感余邪未清
病程不久的低烧,属于外感余邪未清的,可以在扶正的基础上,酌予透邪。
2. 阴虚发热
午后低烧,脉弦细数,舌红少苔,多为肝肾阴虚的发热。治疗上用滋阴潜阳,或滋阴降火。
3. 阳虚发热
长期低烧,脉浮大而虚,舌淡红,苔白,多为脾阳虚弱。治疗上用甘温除热,升补脾阳。
4. 血虚发热
血虚发热与肝肾阴虚发热相似,但血虚发热伴有气随血虚的症状,治疗上应养心肝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