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国宝级”的女歌手于淑珍宣布退休,儿女们争着要孝顺她,但于淑珍坚决要去养老院生活,儿女们生气地说“您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不料,于淑珍说“我不想要你们了。” 说起于淑珍,她这一生可谓是传奇,谁能想到如今有名的歌唱家最初只是一名学徒女工。 1936年,于淑珍在河北农村出生,那时的人们讲究多子多福,于淑珍是家中老大,于淑珍下面还有8个弟弟妹妹,子女众多,劳动力有限,于淑珍家自然就不富裕。 然而在于淑珍8岁时,母亲不幸因病去世,母亲离世家里9个孩子没人照顾怎么行?于淑珍的父亲再娶。 幸运的是继母不是童话故事里的恶毒后妈,她竟然格外的通情理,她跟于淑珍相处得非常好,对于淑珍的弟弟妹妹也非常的好。 因为人多家贫,于淑珍早早地就外出工作贴补家用,因为没有读过多少书,16岁的于淑珍成了工厂里的学徒工。 在工作中的闲暇之余,她会在车间唱歌来解闷,她没有学过唱歌,但是在这方面十分有天赋。 只要是她听过的歌,她喜欢的歌,几乎跟唱几遍就可以唱下来,可以说是无师自通。 是金子总会发光,她在唱歌方面也终于开始闪光,因为她遇见了人生的伯乐。 1956年,她在艺术馆给农民做演出,正好碰上歌舞剧院的领导,领导也看了这场演出,就看上了这个会唱歌的小姑娘。 那个时候的她白天上班,晚上就会去读工人夜校,练习唱歌,她也慢慢地从一个学徒工成为了专业演员。 经过自己的努力她成功地被歌舞剧院录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她刚开始的时候在团里是合唱,后来就开始独唱,一步步走向歌唱家。 于淑珍和丈夫都是团里的演员,两个人的缘分还是得从于淑珍作为一名学徒工说起。 当时她考上剧团的时候,录取通知书就是自己的丈夫给送到工厂的,只不过当时两个人并不认识。 进到团里之后,两个人也没什么联系,但是缘分还在悄无声息地延续着。 于淑珍性格开朗,在团里也爱乐于助人,十分受团里的人喜欢,经常会有两三个大姐帮她介绍对象。 神奇的是这几个大姐介绍的都是同一个人,都是当初送通知书的小伙子。 这个小伙子姓闫,相貌平平但是脾气十分好,性格内向但是外表很精神,一点也不拖沓。 这两个人在一起就是天作之合,一个大大咧咧,一个温柔细腻,总能想到对方想不到的。 这位闫小伙在团里是个男歌唱家,两个人还拥有共同的爱好,经常在一起演出,还一起讨论工作。 于是在同事的撮合下,两个人日久生情,很快就走到一起了,这一牵手就是一辈子。 在20世纪60年代初,二人步入婚姻殿堂,婚后育有一儿一女 ,生活十分幸福。 因为于淑珍是团里的台柱子,所以演出是一场接着一场,工作上十分繁忙,几乎照顾不到家庭。 丈夫为了让妻子安心工作,甘愿做绿叶,不再出现在荧屏上,退到幕后去工作,事业家庭两头跑。 丈夫不仅深爱着于淑珍,而且还特别理解她,知道她出身困难,娘家经济上比较拮据。 所以于淑珍把自己的收入全部给娘家做补贴的时候,丈夫没有一句埋怨,十分支持妻子的做法。 1979年,于淑珍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歌唱家了,她的歌曲已经火遍大江南北了。 在事业最红的时候,于淑珍更加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生产的前一天还在台上大展歌喉。 因为她还会经常到各地巡演,所以一出差就是两三个月,家里的一切都是丈夫在照顾。 后来,于淑珍老师自己也说,自己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丈夫的支持,是他成就了自己。 1998年的时候, 62岁的于淑珍正式退休,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后来随着两人的年龄一天天变大,那些疾病也随之而来,她的儿子在北京生活,女儿则留在了天津,每次他们不舒服的时候,孩子们都会火急火燎地赶来。 望着往返折腾的两个儿女,老两口心里很不是滋味呀,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他们,于是两个人商量了一番,当即决定要搬去养老院生活。 这一决定遭到了儿女的反驳,儿子生气地说:“爸妈,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有儿有女的人,干嘛非要去养老院生活呢,这传出去可不就是狠狠打我们的脸吗?” 女儿也跟着说:“是啊,照顾爸妈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不用考虑其他的,再说了,让别人照顾你们,我们哪能放心啊!” 听了儿女的话后,于淑珍只是笑了笑,说“妈妈理解你们的一片孝心,到了这个年龄上,妈妈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还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大学,我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我打算报考一个老年大学。” 听了于淑珍的一番话后,丈夫表示愿意支持她,也愿意陪着她一起住养老院,而得儿女虽然心里还是不愿意让妈妈住养老院,但是选择尊重她的生活方式。 有一次,媒体采访她时,问她“为什么会住这么长时间的养老院时,”于淑珍调皮着说“不是他们不要我了,是我不要他们了。”
1998年,“国宝级”的女歌手于淑珍宣布退休,儿女们争着要孝顺她,但于淑珍坚决要
后妃秘史
2025-01-16 17:51:32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