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霍揆彰给重庆发去电报,要求将东北军53军解散,军长周福成查办。蒋介石询问远征军司令部的意见,卫立煌力保53军,并大骂霍揆彰。 1943年,53军官兵长途跋涉,徒步来到了滇西,划入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序列。53军作为东北军当时唯一尚存的建制军,备受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的排挤。 在东北军的部队中,53军是老资格的部队。1933年,按照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关内二十多万东北军改编,得了六个军的番号,即53军、67军、49军、51军、57军和一个骑兵军。 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北军的部队被分割使用,损失后不予补充,各军逐步被吞并或撤销番号,到了1943年,就剩下53军这一支还保持“独立血脉”。 53军的老军长是万福麟,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战后陈诚、薛岳向老蒋告状,说万福麟指挥能力大有问题,建议换人。于是万福麟被调去军委会担任闲职,53军116师的师长周福成接任军长。 1943年,当得知远征军第二次组建,要进行滇西反攻后,周福成主动请战,获得军委会同意后,率官兵徒步来到了滇西。 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在53军开到滇西后,下令军需拨付了一批美械,不想这批武器弹药却被霍揆彰扣发。 霍揆彰在蒋军的黄埔生中,受重用程度属于第一梯队,他和胡宗南、关麟征、宋希濂、王敬久、李默庵等人,是一期生中,最早升任集团军总司令的。霍揆彰还是陈诚“土木系”的骨干,在十一师当过团长、旅长,还在54军(“土木系”仅次于十八军的主力)当过军长。 作为陈诚的亲信,霍揆彰深得老长官“吞并杂牌”的手段,他在53军到后,时刻谋划着如何将这支部队的东北军主要军官挤走,换成“土木系”的军官,进而完全控制。 当时云南的部队,除了“云南王”龙云的滇军外,主要军事力量为四支:关麟征的第九集团军、宋希濂的十一集团军、霍揆彰的二十集团军、杜聿明的昆明防守部队。 名义上,关麟征、宋希濂、霍揆彰、杜聿明的部队,远征军总司令部都可以指挥。但实际上,杜聿明的部队有防守昆明周边及监视龙云的任务,轻易不能调动;日军占领越南后,关麟征的部队驻守滇南,和日军对峙,也是抽不出的。所以,卫立煌能真正指挥的,就是宋希濂、霍揆彰的这两个集团军,这也是后来滇西反攻的主力部队。 卫立煌的主张是,在反攻之前,各部队要加强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开战后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为了检查各部队的训练情况,卫立煌深入一线,随时了解。 有一次,卫立煌到53军的驻地视察,他先去看了军部和干训团的情况,非常满意。53军是乙种师,只有两个师的番号(116师长、130师)视察,卫立煌提出去基层官兵那里看一看,周福成下令部队列队侯阅。 卫立煌先去了116师的驻地,发现该师的官兵大部都未换装新的军服。接着去130师驻地后,卫立煌直接去了一个步兵连查看,发现该连装备很破旧,便问周福成:“不是拨给你们一批装备,怎么不拿出来?” 周福成说:“霍总司令并没有给我们发放。 卫立煌质问陪同视察的霍揆彰说:“这批装备拨了都二个多月了,怎么还被你扣着?” 霍揆彰支支吾吾的说:“几个军都要换装,这不是还没顾上吗,回去后我就让总部马上给53军补充。” 卫立煌怒气冲冲的说:“那么,前几天我去你的嫡系54军,2军怎么装备都换上了,马上就要打仗了,你还搞亲疏之分。 霍揆彰说:“卫总司令放心,装备这几天就会到位,这真的是个误会。” 卫立煌当着霍揆彰及在场的53军高级军官的面,表态说:“只要我当总司令一天,所有部队都是平等的,若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休怪我无情。” 第二天,二十集团军总部开始将53军的装备陆续发放,53军官兵对卫立煌非常感激,但霍揆彰却深怀不满,对周福成嫉恨有加。 在滇西反攻中,53军作战勇猛,总是在第一线激战。在历时127天的腾冲攻坚战中,负责东城攻坚的53军,从头打到尾,伤亡极大。腾冲之战,全歼日军56师团148联队,日军在覆灭前焚烧了了联队旗,这也是整个抗战中,日军焚毁的第二面联队旗。 霍揆彰为了让他的老部队54军独占“攻克腾冲”的战功,竟然直接向重庆的老蒋发电,说53军作战不利,要求撤销番号,将军长周福成、师长赵镇藩、王理寰等人撤职查办。 老蒋见霍揆彰越过卫立煌,直接给自己发电,认为这里面恐怕有隐情,便打电话给卫立煌,询问情况。 卫立煌仗义执言,说53军在腾冲之战中,伤亡高于54军,应居首功。老蒋一听,也没说如何处理乱告状的霍揆彰,敷衍几句后,挂了电话。 霍揆彰此举,彻底惹怒了卫立煌,他质问霍揆彰:“53军打腾冲,在街区作战时,每前进几米,就要战死十几个人,如果你呈报的该军作战不利的事情不属实的话,我军法处置你。” 卫立煌担心53军继续遭到刁难,下令将该军划入十一集团军序列。53军官兵深受感动,在此后的作战中一马当先。1945年1月27日,53军先头部队在芒友,与新一军先头部队会师。至此,滇西全部收复。
1944年9月,霍揆彰给重庆发去电报,要求将东北军53军解散,军长周福成查办。蒋
史记峰会
2025-01-12 21:59:21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