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痛恨自己长了一张中国脸。”2018年,美国华裔女记者到处抹黑中国,不曾想,在不久以后,她的母亲在美国被拔掉呼吸机,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向中国人求助。 2020年的某一天,美国的天空阴云密布,疫情肆虐让许多人陷入无助的境地。樊嘉扬在电视屏幕前看到的,是一家家医院人满为患的场景,而她的母亲此时正躺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呼吸微弱。 医生告知,呼吸机是唯一能延续母亲生命的设备,但设备短缺、资源匮乏让这个建议成为奢望,樊嘉扬第一次感受到深深的无力,她努力拨打每一个可能提供帮助的电话,最终得到的却是冰冷的拒绝。 面对母亲急促的呼吸,她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和绝望,这场危机,不仅考验着她的勇气,也迫使她重新思考自己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和对祖籍国的认知。 樊嘉扬出生于中国四川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随母亲移居美国,这片陌生的土地曾被她视为梦想的起点,但现实却以另一种残酷的方式揭示它的面目。 作为华裔,她的黑发黄皮肤成为私立学校里无数嘲笑和欺凌的目标,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社交场合,种族歧视的阴影始终如影随形。 一次又一次的挫败,让她对自己的身份充满厌恶,甚至刻意与自己的华人血统划清界限。 母亲在成长中试图给予她信念,但在社会的强大压力下,樊嘉扬选择了一条逃避的道路,她将希望寄托于融入美国社会,甚至以贬低自己的文化背景来换取一丝认可。 成年后的樊嘉扬成为了一名记者,她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跻身美国主流媒体的圈子。 然而,她的职业选择并非完全出于对新闻理想的追求,而是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她的报道充满争议,尤其是对中国的抹黑更是屡见不鲜,为了迎合美国媒体的倾向,她不惜通过制造舆论和夸大事实来博取关注。 这样的行为不仅令她备受国内网友的指责,也让她在内心深处感到隐隐不安。 她不愿承认,但每一次攻击祖籍国,都是对她自己身份的否定,而这种否定,将她一步步推向更深的迷失。 2020年的疫情如同一场巨大的风暴,吞噬了无数家庭的希望,樊嘉扬的母亲在病房中挣扎,而她却在美国医疗体系的漠然中无计可施。 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和短缺的医疗资源,她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这个曾被她视为庇护所的国家,在关键时刻竟然如此冰冷。 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这里不过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外来者”。 这份孤独让她回想起曾经采访刘慈欣时的经历,那位中国作家的话语犹如一面镜子,让她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偏见和局限,而如今,现实的困境更加清晰地揭示了这些真相。 在绝望中,樊嘉扬鼓起勇气向中国同胞发出了求助信号,她明白,自己的请求可能会被冷漠对待,甚至招致更多指责,但她别无选择。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中国人并没有选择冷眼旁观,一台珍贵的呼吸机。 这份来自东方的馈赠,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也没有任何指责,只有无声的善意与无私的援助,这是一场她从未预料过的救助行动,也是一次与她过去形成鲜明对比的宽容体现。 而樊嘉扬对这件事也不知作何感想,她是否能够认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错误呢?我们不得而知。 这份馈赠会否成为她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或是她将其视为命运的一次偶然,都无法得出答案。 善意已经被送达,包容已经被传递,而她是否选择反思,是否选择改变,已然成为她独自需要面对的问题。 (信息来源:环球网 2020年4月11日——《曾因“中国面孔”被乱港分子骚扰,这个美媒记者急着给母亲找呼吸机》)
“我痛恨自己长了一张中国脸。”2018年,美国华裔女记者到处抹黑中国,不曾想,在
阿离言娱乐说
2025-01-09 17:28:44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