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的“寒冬”仍未结束。
为了顺利“过冬”,光伏巨头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着手准备减产控产,其中就有大全能源的身影。
12月24日,大全能源在官微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逐步启动对新疆及内蒙古生产基地高纯多晶硅产线的阶段性检修工作,对部分产线进行有序减产控产。据媒体报道,大全能源建设有新疆石河子及内蒙古包头两大生产基地,并已经形成30.5万吨高纯多晶硅产能。
大全能源分析称,减产控产能在提高生产装置未来稳定性及产品质量的同时,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经营亏损,显然其认为这是一个利好。
在披露减产控产公告后,大全能源股价持续走低。截至1月6日收盘,大全能源报收23.48元,近几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下跌超5%;跟最高点91.38元/股相比,大全能源的股价更是跌去了约七成,市值则缩水约1400亿。
在业内,大全能源又被大家称为“优等生”,当其他光伏巨头狂扩张产能的时候,大全能源却显得相当“克制”,2020到2024年大全能源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仅增长约200亿,资产负债率还从2020年的48.15%下降至2024年三季度的10.68%。
按理来说,没有负债压力的大全能源其实并不需要减产控产,为什么其还是毅然选择了减产控产?作为光伏行业中少有的“优等生”,为何大全能源的股价仍跌跌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