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的一个秋日,徐茂公带着年幼的孙子徐敬业外出打猎。他吩咐孙子进入林中驱赶野兽,自己则张弓搭箭,嗖嗖嗖,三支火箭划破长空,瞬间点燃了林中的干燥灌木。火光冲天,徐茂公却头也不回,策马而去,留下身陷险境的徐敬业。
原来,早在徐敬业幼年时,一位道士曾预言他脑后有反骨,将来恐为徐家带来灭顶之灾。徐茂公作为唐朝的开国元勋,深谙政治斗争的残酷,对这道士之言一直铭记于心。这场看似平常的打猎,实则是他未雨绸缪的一步棋。
然而,年幼的徐敬业却展现出了惊人的胆识和智慧。他冷静地剖开随行战马的腹部,藏身其中,奇迹般地避开了浓烟与烈火。当大火熄灭,他满身灰烬,却神情坚毅地从林中走出。这场生死考验,似乎激发了他骨子里的倔强与反叛。
徐茂公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历史上,类似的家族危机预言屡见不鲜。东吴大将诸葛瑾也曾对儿子诸葛恪的骄横性格忧心忡忡,最终诸葛恪因谋反被诛,家族惨遭覆灭。徐茂公深知,家族中若有锋芒毕露之人,很可能成为毁灭的导火索。
徐茂公并非冷血无情的家长,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家族与国家的深刻思考。在唐朝开国的风云变幻中,他凭借智谋和圆滑,多次在政治漩涡中全身而退。如“废王立武”之争,他以“皇帝家事”为由置身事外,明哲保身。这种审时度势的能力,让他在险恶的宫廷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诸葛亮的忠诚相比,徐茂公更显理性。他注重家族利益的延续,而非单纯的清廉自守。然而,他的担忧最终还是成为了现实。徐敬业长大后,成为唐朝将领,骁勇善战,智谋过人。但在武则天当政时,他打着“匡扶李唐”的旗号发起叛乱,试图推翻武则天。结果兵败身亡,连累了整个徐氏家族,徐茂公的墓也被掘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