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滚值16万!”2020年5月,一男子上班期间顶撞老板,老板怒骂其“滚蛋”,谁知男子真的就“滚”回了家,此后半个月都未曾打卡上班。老板知道后以旷工为由将男子开除,谁知男子却申请了劳动仲裁,称自己只是在执行老板的决策,老板却非法解除了劳动合同。仲裁并未支持男子,男子不服,直接将公司告上法庭,一审判男子败诉,二审给出不同看法。 姚明宇(化名)是公司的老员工,入职已有10个年头,并且入职以来一直任劳任怨。 同事们都说,姚明宇就像公司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司来了个新老板,带来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却烧到了姚明宇身上。新老板提出的改革方案在姚明宇看来简直是胡闹。 裁员、压缩成本、改变工作流程,这些措施让他觉得公司正在走下坡路。作为老员工,姚明宇觉得有责任指出这些问题。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姚明宇忍不住站了起来,对着新老板就是一通抨击。他列举了改革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语气激烈,措辞尖锐。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剑拔弩张。新老板脸色铁青,其他员工则低着头,不敢吭声。 这次公开对抗之后,姚明宇感觉自己被打入了冷宫。新老板对他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甚至在安排工作时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他。但姚明宇并没有就此收敛,反而更加频繁地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 终于,在2020年5月15日,矛盾达到了顶点。那天,姚明宇又一次冲进老板办公室,痛陈改革的弊端。新老板终于忍无可忍,冲着姚明宇怒吼一声:"滚!" 这声"滚"如同一记惊雷,在姚明宇耳边炸响。他愣在原地,脑子里一片空白。十年的付出,就换来这样一个结果?姚明宇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转身就离开了公司,再也没有回来。 接下来的14天里,姚明宇一直在等待公司的正式通知。他以为自己已经被开除了,但内心又抱着一丝希望,希望公司能够挽留他。然而,等来等去,却只等到了公司以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 姚明宇傻眼了。他这才意识到,那声"滚"可能只是老板一时气话,并不是正式的解雇通知。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公司已经认定他旷工,并据此解除了劳动合同。 不甘心的姚明宇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他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之后又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方面则坚持认为姚明宇旷工在先,解除劳动合同完全合法合规。 一审法院支持了公司的观点,认定姚明宇确实构成旷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合法有效。这个结果让姚明宇如坠冰窟,十年的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了吗? 但姚明宇并没有放弃。他提起上诉,坚持认为老板的"滚"字是一种解雇指令,自己离开公司是在执行命令,而非主动旷工。同时,他还强调,在这14天里,他曾多次尝试与公司沟通,但公司并没有明确要求他返岗。 二审法院经过详细审理后,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判决。法院认为,老板的"滚"字虽然是一种情绪化表达,但并不构成正式的解雇指令。 但是公司在姚明宇离开后,并没有履行应尽的通知义务,没有明确要求姚明宇返岗。这种模糊的态度导致了姚明宇的误解,因此姚明宇的行为不构成旷工。 基于这一认定,二审法院撤销了一审判决,判令公司向姚明宇支付赔偿金15.98万元。这个结果无疑给了姚明宇一个迟来的公道,也给职场中的沟通敲响了警钟。 这个案例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姚明宇太过敏感,不该因为一句气话就擅自离职。也有人同情姚明宇,认为公司处理问题的方式太过生硬。更多的人则从中看到了职场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劳动法对员工权益的保护。 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案例无疑是一记警钟。在处理员工关系时,必须谨慎行事,遵守法律规定。即便是情绪激动时的一句话,也可能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同时,企业也应该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避免类似误会的发生。 对于员工而言,这个案例则提醒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在遇到不公平对待时,要冷静理智,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要学会在工作中与上级有效沟通,避免矛盾激化。 一句"滚",酿成了一场代价高达16万的误会。这不仅是一个法律案例,更是一面照妖镜,折射出职场中的种种问题。它提醒我们,在职场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只有互相尊重、有效沟通,才能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实现共赢。
“一句滚值16万!”2020年5月,一男子上班期间顶撞老板,老板怒骂其“滚蛋”,
广瓦下州
2024-12-19 16:48:27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