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女子在市中心合伙开了一家超市,结果才干了7个月就亏损了200多万濒临倒闭,女子感觉很不可思议,当即调取了监控,发现一名女员工竟然一车一车的往家里拉货物,而女员工随后说出的一番话,让女子顿时醒悟超市为什么倒闭的这么快了。
2019年,赵女士满怀希望地在当地繁华地段开设了一家大型超市,这家超市占地3000多平方米,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日用百货到新鲜蔬果,应有尽有。
两年后赵女士的丈夫突然病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面对超市的日常运营,赵女士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她决定寻找一个合伙人来分担超市的经营压力,经过慎重考虑,赵女士选择了曹某作为合伙人。
曹某向赵女士承诺会尽心尽力地经营超市,起初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仅仅七个月后,超市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销售额不断下滑,库存积压严重,供应商的账单堆积如山。
在闭店清算的过程中,赵女士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大量货品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起初,她以为是账目出了问题,但直觉告诉她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赵女士决定查看超市的监控录像。
接下来的四天里,赵女士几乎不眠不休地盯着监控屏幕,监控录像中,赵女士目睹了上百次盗窃行为,这些画面让她感到心如刀割。
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一名员工在短短半小时内就偷走了价值5000多元的货品,这名员工看起来十分熟练,他利用收银台无人的空档,迅速将高价值的小件商品塞进自己的背包和口袋里,赵女士难以相信,这个她亲自面试并录用的员工,竟然会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行为。
更让赵女士感到绝望的是,这样的行为并非个例,监控显示,超市里的二十余名员工都参与了监守自盗的行为。
从收银员到仓库管理员,从保安到清洁工,似乎没有一个员工能够经得起诱惑,他们或是趁人不注意时将商品藏在衣服里带出超市,或是与同伙里应外合,故意在收银时少扫描商品。
然而,最令赵女士感到背叛的是,就连她信任的合伙人曹某和一些供货商也涉嫌转移货品。
2021年8月8日的监控录像清晰地记录了一起大规模盗窃事件:鸡蛋供货商利用送货的机会,用板车拉走了价值数万元的商品,这名供货商来回多次,每次都装作在搬运货物的样子,实际上却是在偷偷转移超市的库存。
而合伙人曹某的行为更是令人发指,监控显示,他多次将大量货物转移到自己在锡林浩特的其它超市,曹某利用自己合伙人的身份,轻易地进出仓库,将一箱箱的商品装上自己的货车。
现如今超市的资产缺口高达200多万元,这个数字几乎抹去了赵女士多年的心血,也让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远超她的想象。
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赵女士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从2021年底开始,赵女士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诉讼中,她四处奔波,搜集证据,聘请律师,准备诉讼材料。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赵女士参与了70多场开庭,经过漫长的法律程序,赵女士最终拿到了60多份判决书。
这些判决书不仅确认了她的损失,也还她一个公道,法院根据他们盗窃的金额和情节轻重,分别判处了不同程度的刑罚。
截至2024年12月,总共有10名掌握确凿盗窃证据的员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中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从6个月到3年不等,这些判决给其他员工和潜在的盗窃者敲响了警钟,也让赵女士感到一丝慰藉。
然而,即使拿到了这些判决,赵女士的损失也无法完全弥补,很多涉案人员已经将盗窃所得挥霍一空,根本无力赔偿。
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证据不足或其他原因,一些明显参与盗窃的人员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这场持续四年的维权之路,不仅耗费了赵女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给她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赵女士的故事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人为她的遭遇感到同情,也有人从中吸取教训,加强了自己企业的管理。
虽然超市已经成为了过去,但赵女士的经历却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故事提醒人们,在经营企业时不仅要有热情和勇气,更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警惕之心。
同时,她坚持不懈的维权精神也鼓舞了很多同样遭遇不公的人,让他们看到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