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在罗布泊核中心试验场,突然出现了一支万余人的部队,几年后,这支部队又

麒阁史观 2024-12-17 00:20:59

1958年,在罗布泊核中心试验场,突然出现了一支万余人的部队,几年后,这支部队又悄然消失了,谁也不知它的去向。 除了散布在试验场的那些一幢幢高大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好像这支大军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这支大军到哪里去了呢?这是一个谜。 1958年夏,两弹工程进入了落实性阶段。核弹试验要继续进行, 这样,核基地的建设问题,就变成了重中之重。 本来,核基地的建设是由国防科委负责的,但他们认为困难太大,工程量十分惊人,施工难度极高,单单靠他们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思来想去,他们便找到了陈士榘将军。当时他正担任工程兵司令,国防科委希望工程兵可以帮帮忙。 陈士榘将军得知是要为两弹工程建设基地,很是兴奋,当即答应。最后,经过的大家的研究,最终决定导弹试验基地和核试验基地,均由工程兵负责建设,导弹试验基地代号为A基地,核试验基地代号为B基地。 于是,这个为两弹建家筑巢的巨大工程,便压在了中国工程兵的身上。 1958年盛夏,中国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率领一个由30多人组成的庞大的参谋班子,从北京乘坐一架苏制伊尔军用飞机,飞向大西北,对两弹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这次跟随陈上将的参谋班底,不是他那些同生共死、身经百战的将士, 而是一批文质彬彬的专家学者,他们有的来自二机部,有的来自科学物理研究所,还有几位金发碧眼的是来自苏联的专家。 两弹基地的选址,将由他们来决定。 导弹基地和核试验基地都有十分苛刻的要求。比如核试验区的要求是200公里半径范围内没有生物的地区。 这次空中勘察后,终于找到了这样 一片区域。这儿地势平坦开阔,对于工农业开发基本没有影响,荒无人烟, 符合试验场的要求。 选址大致确定之后,为了稳妥起见,陈士榘将军又决定进行第二次复查时。这次他特意带上了万毅、孙继先将军这两个老战友一起。没想到,在第二次空中勘察中,迎接他们的竟然是一次充满凶险的飞行。 这一次,为了观察方便,陈士榘将军干脆坐在驾驶员和机械师的中间,透过前窗玻璃向地面了望。他们在空中已经飞行了3个多小时。向下看,地面不但没有村庄和马牛,连一点绿色都难以找见。 飞机下面出现了一条大峡谷。 “能飞进峡谷吗?"陈士榘问。 “从没有飞进去过。"驾驶员回答。 “进去看看行吗?”“这……"驾驶员有些犹豫。 “我们在这儿建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必须熟悉,要有准确的地形方位 图,否则,要出大乱子的……"陈士榘上将不动声色地劝导着。 在陈士榘将军的再三动员下,驾驶员才勉强同意。 “好吧,请坐稳,飞机准备进入峡谷。”驾驶员话音刚落,飞机已经钻进了峡谷之中,陡峻的大山遮住了明丽的阳光,机舱里顿时一漆黑暗。 飞机在黑暗中穿行,他们好像被关进了一个可怕的魔匣,只能听到发 动机的嗡嗡声和觉出飞机轻微的颠簸,此外便什么都看不清了。 3位将军只觉毛骨悚然,面面相觑,不知此行是凶是吉。 就这样,飞机在"黑匣子"里飞呀飞的,眼看前面一座黑黝黝的山崖, 好像一只魔鬼的大嘴要一口将他们吞吃下去。 就在这危险的一瞬,大伙儿只觉得身体往上一提,飞机猛一抬头,直插一个山垭口,待飞机穿出山垭口后,大伙的眼前顿时一亮,一个更阔大的天地陡然出现在面前。 原来,他们穿越了峡谷后,来到了某盆地的上空。 核试验场选定最终确定后,陈士榘一支上万人的建筑大军首先开进了大西北。 1958年,随着各大军区工程兵一支支队伍的消失,一个个指挥员的神秘失踪,一个代号为7169的部队在大西北的核试验基地诞生了,这就是为建设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而组建的特种工程兵部队,这支部队的司令员便是陈士榘将军。 从第一个调令起,大西北先后调来20余个工程兵团,两个工程兵师,以及汽车团、工程兵技术大队、医院、通信营、勘察大队、办事处;此外还有印刷、木材加工、机械修配、农牧场等7个服务单位及其他配属单位等。 上述部队约计数万人,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默默地工作了3年。 陈士榘上将故世前,曾痛惜地说:“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和严格的保密制度,这支大军默默地开进来,又悄悄地撤离出去,他们的名字、业绩至今仍鲜为人知。 在当代人的心目中,只知道从事两弹研制的科学家和试验发射队伍,而从未听说过那个代号为'7169'的特种工程部队,他们也为两弹的成功付出了青春,甚至鲜血和生命,然而直到现在,人们还不知道他们的 存在。"说到这里,老将军泪水涟涟,有一种说不出的内疚和悔痛。

0 阅读:37
麒阁史观

麒阁史观

史明如镜,照亮现实,亦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