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安徽淮南,一女子的丈夫突发疾病,却没钱交医疗费,于是向丈夫的好友借了1万元应急,还打了张借条。可事后女子却以借条上的名字与身份证名字不符为由,两次和向她伸出援手的村民对簿公堂。法院这样判了! 有句俗话说:“知恩图报”,但有一个女人偏偏就不以怨报德,她叫刘新珍。10月份的一天,丈夫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刘新珍赶紧将丈夫医院检查,医院的医疗费却让她愁眉不展。 他突然想起丈夫有个关系很好的同村村民,于是便找到了李有才,向他借一万快钱,可李先生的儿子马上到结婚的年龄了,一万元对他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可想到自己和刘新珍丈夫平时关系那么好,人家遇到难处自己不帮忙多少有点不仗义,李先生便同意了借钱的请求,还让刘新珍写了张借条。刘新珍写下借条后,便拿着钱赶去医院交上了丈夫的医疗费。 过了几个月后,李有才见刘新珍丈夫的病情逐渐好转,自己又急需钱来周转,但是借出去的钱却迟迟不见归还。只好上门讨要,而刘新珍却坚称借条上的名字与身份证不符,自己从未借过这笔钱。 原来,她在借条上面写的是自己的小名,并不是身份证上的大名。李先生听到刘新珍如此忘恩负义,觉得自己的一片好心错付了,很是失望。于是将女子告上了法院,经过一审二审,法院最终判决刘新珍败诉,要求她归还一万元借款。 这场风波在村子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村民们纷纷议论纷纷,对刘新珍的行为表示不解和谴责。曾经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因为这场债务纠纷而变得疏离和冷漠。
2023年10月,安徽淮南,一女子的丈夫突发疾病,却没钱交医疗费,于是向丈夫的好
慕儿聊历史
2024-12-14 23:00:56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