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0年,徐茂公带孙子山上打猎,趁孙子进入密林深处时,他命人放火。众人惊呼:“您的孙子还在里面!”可他却转身离开了,没想到,晚上孙子满身血污平安回到家,徐茂公大哭:“天要亡我徐家啊”! 果不其然,徐茂公一语成谶! 徐茂公之孙徐敬业实乃狠人,而他遭至塌天大祸,与心中野心勃勃密不可分…… “妖后当道,祸起萧墙,众人随我讨伐妖后,平定天下!”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临终前,李治传皇位给李显,李显强忍悲痛,在李治的灵柩前即位,母亲武则天则拥有垂帘听政之大权,原因就在于李显懦弱无能。 然而李显即位后,朝中大权皆被武则天牢牢把控在手中,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报复,武则天在公元684年发动“政变”,废除了唐中宗李显,将其贬为庐陵王,驱逐出京。 此后,前朝后宫成为了武则天的一言堂,虽然当时武则天年迈,但却高瞻远瞩,对朝中形势十分了解,包括哪些人反对她,她心中都一清二楚。 其中就包括徐敬业,徐敬业野心勃勃,可谓是文韬武略,打着征讨武则天的旗号发布了一篇檄文,获得了一众拥护者,企图逼迫武则天下台。 当然,此举并非徐敬业的最终目的,他渴望“建功立业”,此等狼子野心被武则天知晓,武则天身居高位,嗤笑一声:“黄口小儿,大义凛然之语连篇,却枉为人子。” 朝堂之上,武则天威风凛凛,当即下诏,召集30万大军,将徐敬业等人一举歼灭,罪名便是谋逆造反、以下犯上。 因徐敬业一人之野心,导致徐家上下众人皆遭遇无妄之灾,武则天更是下令挖出徐茂公的尸体戮尸,群臣皆惊,武则天的目的算是彻底达到。 徐家的“覆灭”归根结底便是徐敬业的狼子野心,而这一切早在他小时候便已初露端倪…… 徐茂公是唐朝三朝元老,开国功臣,名望甚高,但却未引起当权者猜疑,追其原因便是徐茂公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可这一切自从徐敬业出生之后似乎就走向了死局。 徐敬业天资聪颖,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颇高的才智,徐茂公也深感自豪,下定决心必定好好教育自己的孙子,出人头地自然不远,可随着徐敬业年龄渐长,他却表现出了非常人一般的狠辣、无情。 徐敬业头脑机智,熟读兵书,可却心性残忍,每当徐茂公询问徐敬业一些兵法当中的问题时,徐敬业必展现出自己的野心勃勃。 和平盛世,如此大的戾气不仅不能投身报国,更有可能为家族招来灭族之祸,想到此处,徐茂公就夜不能寐,为了杜绝灭族的根源,他决定对自己的亲孙子下手。 公元650年,徐茂公带领徐敬业前往山中打猎,徐敬业兴致勃勃,骑着马匹在山中奔跑,一溜烟便不见了人影,看着孙子前行的方向,徐茂公瞬间红了眼。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伤下令:“放火、烧山!” 属下众人皆大惊失色:“老爷,小公子还在山中,不可烧山啊!” 众人纷纷求情,可徐茂公心意已决,若是不尽早除掉“祸患”,日后必定祸及族中众人,熊熊大火燃起,徐茂公泪流满面,随后策马扬鞭,回到家中。 正当徐茂公不知如何告知家人,徐敬业葬身火海之时,徐敬业却一身血污回到家中,当时已经傍晚,徐敬业一身狼藉,看起来十分骇人,仿佛狼顾之相。 看着徐敬业,徐茂公一脸的不可思议,连忙询问:“孙儿,山中火势如此之大,你何以安全逃脱?” 徐敬业并不知晓放火烧山之人是徐茂公,当即一脸兴奋地说道:“火势太大,马儿受惊,不敢下山,孙儿为了保全自己,便将马儿开膛破肚,这才侥幸躲过一劫。” 徐茂公一听,悲从中来,仰天长啸:“天要亡我徐家啊!” 徐敬业不解,可徐茂公说罢此言便纵身离开,然而,徐茂公一语成谶,数年之后,徐敬业当真以一己之力,将徐家带上了万劫不复的道路…… 信息来源:《资治通鉴》
公元650年,徐茂公带孙子山上打猎,趁孙子进入密林深处时,他命人放火。众人惊呼:
老阿七说史
2024-12-13 10:04:27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