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裁员传闻坐实,极越汽车何去何从? 据《界面新闻》报道,造车新势力阵营中的后起之秀极越汽车,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或将迎来至暗时刻。 极越汽车原名集度汽车,由百度和吉利共同出资组建。其中百度持股45%,负责产品定义和技术研发。吉利持股55%,负责汽车生产制造的代工。CEO为来自百度的夏一平。 这家背靠百度、吉利两个大厂的造车新势力,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曾经一度对外宣称对标特斯拉,但在正式批量交付后的单月销量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属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小众品牌。 12月11日下午,极越CEO夏一平发布内部信承认,公司目前正遇到困难,需要立即调整。他提出了合并职能重复的部门与岗位、削减短期内无法提升财务表现的项目等一系列举措。简而言之,就是减员增效,裁员已是势在必行。 《界面新闻》从多位极越员工处获悉,公司员工11月份的工资虽然已经到账,但是11月、12月的社保需要自行缴纳,住房公积金是否缴纳,尚无明确信息告知。目前公司所有业务全部陷入停滞,几乎处于停摆状态,内部大群全员禁言。 在未来的人员调整方面,极越计划留下极少数员工维持业务。其余员工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一是协商离职,等到明年2月底拿N+1的裁员补偿;二是选择留下来,但12月开始薪资无法发放,职员将处于“自费上班”的状况。 据极越内部人士介绍,研发部门将在此轮裁员中被全部砍掉。这也就意味着从明年开始,极越汽车将无法继续开展新车型研发业务。对于一个车企而言,一旦停止后续新车型的研发,那么这家车企距离倒闭就不远了。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极越汽车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在造车方面有吉利丰富的造车底蕴背书,在资金方面有百度雄厚的现金储备做支撑。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极越汽车,原本应该像理想、问界、零跑、小鹏这些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样,迈入第一阵营。没想到却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经过数年发展,历经易名风波,不仅始终未能在市场站稳脚跟,反而还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极越汽车的造车之旅如此崎岖坎坷呢? 在小编看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吉利旗下汽车品牌过于繁多。自新能源汽车行业准入门槛放开以后,一夜之间各种汽车品牌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汽车品牌的井喷,直接导致原来那种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玩法不再奏效。 以吉利控股为例,旗下拥有帝豪、沃尔沃、几何、极氪、领克、极星、远程、英伦、雷达、宝腾、路特斯等十余个汽车品牌。如此多而繁杂的汽车品牌,能够统一步调,以高效的方式集中运营管理已实属不易。吉利能够做好现存的品牌,每个品牌在市场上维持一定的规模,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本身就已经拥有十几个汽车品牌的情况下,又挤进来一个极越汽车,尤其还是这种爹不疼娘不爱的合资品牌,最终能够获得的实际资源和支持就可想而知了。
大规模裁员传闻坐实,极越汽车何去何从? 据《界面新闻》报道,造车新势力阵营中的
柳纬随心趣事
2024-12-12 10:19:21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