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无为一经商男子,开车回家探亲时,偶遇一个身形单薄,却背着大捆柴火的少年。后经询问,男子得知少年家境凄惨,便利落留下千元现金,以及自己的联系方式。殊不知,少年之后的一个举动,竟令其分外心疼...... 秦先生是一位常年在外经商的商人,由于生意繁忙,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过老家了。这不,眼瞅着春节就要到了,秦先生决定开车回老家探望一下年迈的父母,顺便也给自己放个小假。 这天,秦先生开着一辆黑色的轿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往家里赶。当车开到一处偏僻的山路时,秦先生忽然看到前方有一个背着大捆柴火的少年,正步履蹒跚地往前走着。 秦先生见状,不由得放慢了车速,他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少年,只见少年的衣服破旧不堪,脸上也满是尘土。看到这一幕,秦先生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怜悯之情。他停下了车,打开车窗对着少年喊道:“小伙子,你这是要去哪里啊?要不要我捎你一程?” 少年听到声音停下了脚步,他转过身来看到秦先生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微微摇了摇头说道:“谢谢叔叔不用麻烦了,我家就在前面不远了,一会儿就到家了。” 秦先生也没有急着离开,他坐在车里,静静地观察着这个少年。只见少年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着,虽然背上的柴火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秦先生心中不由得感叹起来:“这个孩子真是坚强啊!要是换做别的孩子,恐怕早就放弃了。”就在这时,少年忽然脚下一滑摔倒在了地上。秦先生连忙下车,将少年扶了起来。他关切地问道:“小伙子,你没事吧?要不要我送你去医院?” 少年摇了摇头,说道:“叔叔,我没事只是摔了一下而已。” 秦先生看着少年腿上渗出的血迹,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说道:“这样吧,你先上我的车我送你回家,然后再帮你处理一下伤口。” 少年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就这样,秦先生载着少年,来到了他的家中。一进家门,秦先生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屋子里破破烂烂的,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一个年迈的老奶奶正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块破布,正在擦拭着一个破旧的碗。 看到秦先生和少年老奶奶连忙站了起来问道:“孩子,你这是从哪里带回来的客人啊?” 少年连忙解释道:“奶奶,这是我在路上遇到的一位好心叔叔,他看我走不动了就送我回来了。”老奶奶闻言,连忙向秦先生道谢。 秦先生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老人家不用客气,我也是看到这个孩子自己一个人背柴,正好我开车就想捎他一段。”说着,秦先生环顾了一下四周,他问道:“孩子的父母呢?他们怎么不在家啊?” 老奶奶的眼中闪过一丝悲伤,她叹了口气说道:“哎!这个孩子的命苦啊!他的父亲早年因病去世了,母亲又因为受不了打击,精神出了问题,现在住在医院里。家里就靠我这个老骨头,和这个孩子相依为命了。” 秦先生听到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心中不由得更加同情起这个少年来。他问道:“那这个孩子平时的生活费,还有上学的学费,都是从哪里来的啊?” 老奶奶叹了口气,说道:“孩子平时的生活费,都是靠我和他姐姐打零工赚来的。至于学费更是凑一点是一点,能交多少是多少。现在实在是没钱了,这孩子就只能辍学在家,帮着家里干活。” 秦先生听到孩子因为学费问题已经辍学在家于是他说道:“老人家这样吧我留下一些钱,你给孩子当生活费和学费吧,孩子可不能不上学呀。”说着,秦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己身上所有的现金递给了老奶奶。老奶奶见状连忙摆手拒绝道:“不行不行!你帮我把孩子和柴火送到就已经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我们不能再要你的钱了。” 秦先生却坚持道:“老人家你就收下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也是我对这个孩子的期望。我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说着秦先生将钱硬塞到了老奶奶的手里。老奶奶见状,眼中闪过了泪花说道:“你真是好人啊!我们祖孙俩一定会记住你的大恩大德的。” 就在这时,少年忽然跪在了地上,对着秦先生磕起了头来。秦先生见状,连忙将少年扶了起来。他说道:“孩子你这是干什么啊?快起来快起来!” 少年却坚持道:“叔叔,您的大恩大德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说着少年又磕了几个头,才站起身来。 第二天,秦先生又来到了少年的家中。他带来了一些礼物和日用品,还特意为少年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原来,在昨天的交谈中,秦先生得知今天是少年的生日,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少年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于是秦先生便决定为少年补办一个生日。 当少年看到生日蛋糕的那一刻,他的眼中闪过了惊喜的光芒。他说道:“叔叔,我…我从来没有过过生日,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蛋糕。谢谢你!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 秦先生微笑着说道:“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应该开心才对。来!我们一起切蛋糕吧!”说着,秦先生和少年一起切开了蛋糕,分享着这份甜蜜和幸福。 从此以后,秦先生便经常来到少年的家中,为他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还时不时地资助他一些钱。在秦先生的帮助下,少年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024年,安徽无为一经商男子,开车回家探亲时,偶遇一个身形单薄,却背着大捆柴火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12-11 09:33:38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