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江西南昌,一对60岁的夫妻,在医院附近做早点售卖,一天上午,一个癌症患者家属急匆匆跑过来借用他们的炉子做个家常菜,谁料,第2天,好多病人知道后,纷纷跑过来借用,哪知,这对夫妻做了一个要求,只有达到这个要求的人才可以借用。 在南昌一条热闹的街上,有一家不起眼的早点铺,店主是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妻。丈夫叫万佐成,妻子叫熊庚香。每天早晨他们像往常一样忙碌着为街坊邻居准备热腾腾的早点。 清晨,一位神色憔悴的中年妇女走进了早点铺。她叫李芳,她的丈夫因为癌症晚期长期住院,但医院的饭菜不合胃口,外面的餐馆又太贵,李芳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她只想找个地方借个厨房做些丈夫喜欢吃的菜。 “老板,我丈夫得了癌症在那边的医院住院,他吃不惯医院食堂的饭,我能借你们的炉子用一下给他做点饭吗?”李芳恳求道。万佐成和熊庚香对视一眼,立刻明白了李芳的难处。 “当然可以你随便用,不用客气。”熊庚香热情地说。 第二天,当万佐成和熊庚香打开店门时,惊讶地发现,门口已经聚集了好几位病人家属。原来,李芳回去后,把早点铺的善举告诉了其他人,大家都想过来借用炉子做饭。 夫妻俩毫不犹豫地接待了每一位病人家属。但当大家坚持要给钱时,他们却有些不知所措。他们只是想帮忙,从没想过要赚钱。 “你们不用给钱,我们只是想帮帮你们,大家都不容易。”万佐成诚恳地说。但病人家属们哪里好意思白用,最终,夫妻俩只好象征性地收取五毛钱。这个决定让病人家属们既感激又安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病人家属来到早点铺借用炉子。万佐成和熊庚香发现,自己的早点铺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了。于是,他们添置了更多厨具和炉子,还把店铺进行了改造和扩建。 就这样,一个普通的早点铺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爱心的“抗癌厨房”。每天,这里都热闹非凡,病人家属们在这里忙碌着,为亲人准备可口的饭菜。他们互相交流着病情、治疗方法和心得,互相鼓励和支持。 万佐成和熊庚香也时常加入其中,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不仅提供厨具和调料,还倾听病人家属的烦恼和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你们真是太善良了,谢谢你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一位病人家属感激地说。 “不用谢,我们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万佐成微笑着说。 “是啊,我们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做点事情。只要你们需要,我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熊庚香也说道。 就这样,二十年的时光悄然流逝。抗癌厨房成为了当地知名的爱心场所,帮助了无数癌症患者和家属。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记者来到了抗癌厨房。他被这里的故事深深打动,决定写一篇报道来宣传万佐成和熊庚香的善举。 “你们为什么能够坚持二十年如一日地做这件事情呢?”记者好奇地问。 万佐成想了想,认真地说:“其实,我们并没有想那么多。我们只是觉得,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让别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那么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熊庚香也感慨地说:“是啊,这二十年里,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我们看到了很多病人和家属在这里找到了力量和勇气,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的感激和尊重。这些经历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记者听完,深受感动。他写道:“在南昌这条街道上有一家不起眼的抗癌厨房。这里的主人是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妻,他们用二十年的坚守和付出,为无数癌症患者和家属提供了温暖和希望” 报道发表后,抗癌厨房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关注。许多人纷纷前来参观和捐款,希望能够为这里的病人和家属提供更多的帮助。
2003年,江西南昌,一对60岁的夫妻,在医院附近做早点售卖,一天上午,一个癌症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12-11 09:33: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