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和下乡知青相比,应该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知青,理由如下: 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就是当年造就知青的堂皇理由。 农村是什么?是农户聚居之处也。 而作为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们来说,他们在农场,并未到农村,所以很少和农民打交道,也就无所谓“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了,和“很有必要”无干。那这还算真正意义上的知青吗? 二、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们,应该属于“农工”的性质。他们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生活状况较好。这和下乡后靠挣工分艰苦度日的知青们相比,截然不同。 另外,出身不好的,基本不能加入生产建设兵团。而下乡去的,则有很多“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三、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大都身处祖国的边疆,如东北、新疆、内蒙、云南、海南等地。对他们的管理,属于半军事化,带有屯垦戍边的性质。 而下乡知青,则散布于大江南北。对他们的管理非常松散,所以他们显得自由散漫得多。 四、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是真正对国家有贡献的群体:比如在开垦土地、生产粮食、种胶釆胶制胶、戍边等方面,他们确实付出了不少。 而下乡知青,却是去与人多地少的农民们分享有限的生活资源。其中的很多人,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遑论对国家有所贡献! 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背井离乡的失学青年。 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吗?
当年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和下乡知青相比,应该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知青,理由如下:
乐枫谈情
2024-12-11 08:57:41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