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冈|人可以有厌倦的天性

陆逊聊文学 2024-12-10 18:31:53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且渴望拥有正向的情绪和态度:快乐、幸福、放松、自由……《你好,忧愁》是弗朗索瓦丝·萨冈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我看到萨冈对人生、生活和爱情中对“厌倦”的哲学思考,也觉得人不能一直严肃,一直享受,看起来日常生活中我作为一丝不苟的假装“大人”,在文学的世界里也可以肆意发疯,在追求精神丰富的道路上,也难免感到迷茫和空虚~ 💙 之前我阅读《解构与时间 第二卷 爱的瞬间》时,书里提到人所拥有的厌倦天性,“古典爱情观和古典哲学一样,严重忽视了人的另外一种天性。我们不可以用“不正确”作为工具去谴责这种天性,因为只要我们还是人,这种天性就永远和我们如影相随,那就是人会厌倦。厌倦感是人身上不可能被克服的天性,而且我们最好不要向往去掉人类的厌倦天性。正是由于厌倦,才逼迫我们去发现与发明美丽的新世界。”萨冈《你好,忧愁》这本书中的哲学变革意义,就在于挖掘了人的厌倦天性。 💙 《你好,忧愁》中的女主人公巴黎少女塞茜尔跟随单身父亲生活,塞茜尔的年龄和实际写作这本书时萨冈的年龄差不多都是十七八岁,也是“问题青春少女”,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从第一人称叙述里或多或少感受到萨冈现实自我的投射。 💙 塞茜尔的形象不是传统文学中的“乖乖女”,反而比较叛逆自我、乖戾张狂、散漫和好斗。一个母亲生前的朋友安娜的出现打破了她原有的生活,更让她可气的是父亲与安娜的关系,塞茜尔的复仇幼稚并且意识浅薄,她对教条的反抗也基本是依靠自己那轻浮的父亲。她尽力让父亲和他的前女友复合,意外导致了安娜坠崖,父亲沉默,塞茜尔怅然若失。 💙 实际父亲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也导致了塞茜尔不羁和未完全解放的心态,爱在《你好,忧愁》里显得苍白无力,塞茜尔抗争的过程也依旧是依附和顺从的,反倒是安娜的离世让塞茜尔在优雅知性的安娜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曾拥有过的特质,从无处安放的灵魂到有了可依之地,觉醒之后才明白什么是“忧愁”,别了,忧愁,你好,忧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