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权之后,叙利亚反对派首次向我国交底,我国回应亮了,不一般 叙利亚反对派“沙姆解放组织”(HTS)在推翻阿萨德政权,用汉语向中方发出公告。而中国的回应却不一般。 早在12月6日,反对派攻入大马士革前,就通过社媒发布公告,用阿拉伯语、俄语和汉语三种语言向外界传递信息。声明主要内容称,他们不会针对外国公民,也会承诺保护中俄在叙公民和使馆,并希望中俄两国支持叙利亚人民的解放事业。这一声明的语言选择耐人寻味——没有包含英语版本,显然主要针对中俄两国发出信号。 这一表态的背景可以从地缘政治与内政需求中找到答案。叙利亚地处中东核心地带,邻近以色列、黎巴嫩、伊拉克、约旦、土耳其,是全球大国在中东博弈的关键节点。长期以来,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各持立场,美国及其盟友支持部分反对派势力以削弱俄罗斯与伊朗在叙影响,而俄罗斯则坚定支持阿萨德政权,将其视为维护自身地缘利益的重要盟友。阿萨德政权倒台后,叙利亚进入了权力真空期,国际社会对新政权的态度成为影响叙利亚未来走向的关键。 HTS选择向中俄喊话,背后动机并不难理解。反对派若想在国际社会中确立合法性,仅依靠国内军事控制力显然不够。他们需要获得更多国际承认,尤其是像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全球性大国的支持。一直以来,中国在叙一带一路项目,对叙利亚的经济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叙利亚多年内战后,后续无论是重建基建,还是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中国。 然而,尽管HTS的声明看似真诚,其实际效力却令人存疑。历史经验表明,在权力交接与过渡的动荡期,各类承诺往往难以兑现。例如,在大马士革被占领后不久,伊朗驻叙使馆便遭遇袭击,馆内财物被洗劫一空,凸显局势的不稳定性。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叙利亚社会内部宗教矛盾的激化,也暴露出反对派内部派系复杂、极端势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对此次叙利亚剧变的回应也备受关注。中国外交部迅速表态,强调密切关注叙利亚局势发展,敦促叙方确保在叙中国机构和公民的安全。中国驻叙使馆在政权更迭期间继续运作,为中国公民提供帮助并协助有意愿的人员安全撤离。中国的这一立场延续了一贯的中立原则,强调叙利亚的未来应由其人民决定,同时呼吁相关各方通过政治对话实现和平过渡。 事实上,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角色长期以来保持相对低调,但并不缺乏影响力。中国和叙利亚关系不错,叙利亚也是中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因此,中国的表态虽然未明确支持任何一方,但其中传递出的稳定诉求和安全关切,已然为未来与新政权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此次叙利亚权力更迭不仅牵动大国关系,也为中东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阿萨德政权的瓦解虽然暂时结束了叙利亚内战的某些冲突,但新政权是否能够维持稳定、如何平衡国内各派势力以及应对外部压力,仍是巨大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叙反对派能否真正履行其对中俄的承诺,将成为外界观察其国际信誉与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尽管HTS通过声明向中俄示好,承诺保护两国利益,但历史经验和现实局势都表明,国际社会的承认需要新政权拿出更实际的行动。尤其是在建立包容性政府、保障妇女权益、打击恐怖主义等领域,HTS需展现更多的实际进展。这不仅是中俄等大国关切的核心,也是新政权能否在国内获得持久支持的重要因素。 目前来讲,叙利亚新政权首先面临的是各方势力试图瓜分,土耳其在北,美国在东,以色列在南,对叙利亚来讲,只有彻底消除内乱和外部势力干预,才能真的有可能重建,否则只会使新一轮的内乱。
夺权之后,叙利亚反对派首次向我国交底,我国回应亮了,不一般!
可馨
2024-12-10 16:30:22
0
阅读: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