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科学家陆元九公派赴美留学,船上他由于太饿多拿一个面包,一个正在拿自助餐的美国人恰好看到了这一幕,这个美国人狠狠地盯着他,一脸鄙夷地说:“真不要脸!”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陆元九的老家在安徽,他父亲是晚清时的秀才,还在当地的一所中学教书,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陆元九从小就立志用知识改变国家的命运。 17岁那年,他考上了国立大学的航空工程专业,国难当头,祖国遭受巨大打击,形势危急,学校不得不搬到西部,陆元九也因此开始了四处奔波的学业生涯,沿途的战火和苦难,更加坚定了他的科技强国信念。 在重庆求学期间,日军对重庆的狂轰滥炸几乎是家常便饭,一次,教室被炸得只剩废墟,他费力地从瓦砾堆里找出自己的毕业论文,发现上面还插着几块被敌机炸飞的弹片,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他,也让他更加明白了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1945年,陆元九获得公费留学的机会,前往美国学习先进科技,彼时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渴望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将来报效祖国。 然而在去美国的船上,他不幸遇到了不公平对待和侮辱,他因多拿了一块面包,遭到了美国兵的戏谑和嘲讽。 晚上在甲板上透气时,他又被同一个士兵故意绊倒,周围的人不但不阻止,反而都乐滋滋地笑了起来。 尽管遭遇了种种屈辱,陆元九却越挫越勇,这让他更加坚决地想要学成后回到祖国。 他把受的委屈和火气都压在肚子里,变成了学习的劲头,他在麻省理工拜自动控制领域的权威雷伯教授为师,专攻国内刚开始发展的仪器专业。 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四年时间就完成了所有课程,并被聘为麻省理工的研究员,参与到一些机密军事研究中,最终成为世界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陆元九激动不已,他一心想重返祖国,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但是抗美援朝战争,打乱了他的原先计划。 美国政府拒绝所有中国科研人员的离境申请,陆元九的回国之路被阻断,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先是从军方科研队伍中退出,然后转入福特汽车公司,从事民用技术研究,参与了全球第一台气垫车的研发,尽可能地降低自己的敏感度,希望能够早日回国。 即使如此,美国人仍然对他严加监视,他必须每三个月向FBI报到一次,以证明自己没有从事任何“不法活动”,这一等就是六年,直到1956年,在多方努力下,他才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轮船。 回国后,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开启了为国奉献的崭新篇章,从头开始,啥也没有,设备不行,经验也欠缺,他带领团队,披荆斩棘,硬是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先河。 “两弹一星”,这个响彻寰宇的名字,背后凝结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陆元九便是其中之一。 他为“两弹一星”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陆元九先生的一生,是爱国奉献的一生,是科技报国的一生,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心系祖国,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他的精神永远鼓舞我们,在复兴路上奋力前行。 【信源】澎湃新闻
1945年,科学家陆元九公派赴美留学,船上他由于太饿多拿一个面包,一个正在拿自助
麒阁史观
2024-12-09 15:57:44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