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0岁的季承抱着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父亲家里,一进门就跪倒在90岁的父亲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08 02:35:49

2007年,70岁的季承抱着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父亲家里,一进门就跪倒在90岁的父亲床前痛哭流涕,上一次父子见面,是13年前的那一次决裂。 2007年的一个秋日,70岁的季承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踏进了阔别13年的父亲家中。 一进门,季承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卧病在床的父亲季羡林跟前,颤颤巍巍地跪了下来,泪水夺眶而出。 13年前,母亲彭德华去世,季承与季羡林因为丧葬费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一向不苟言笑的季羡林勃然大怒,将季承赶出了家门。从此,这对父子便断绝了来往。 如今,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已近古稀之年,曾经的恩恩怨怨也随着时光流逝而变得模糊不清。 季承望着苍老的父亲,看着他花白的鬓发和布满皱纹的面庞,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季承的泪水越流越多,滴落在襁褓中熟睡的小儿子脸上。 他轻轻地擦去婴儿脸上的泪痕,仿佛看到了幼年的自己。 季承抱着小儿子,呜咽着向父亲诉说心中的愧疚与悔恨。 他后悔当年的一意孤行,也感念父亲的养育之恩。季羡林握着季承的手,目光中流露出慈爱与宽恕。 虽然还未开口,但季承明白,父亲已经原谅了自己。 "爸,这是您的重孙,小名叫……"季承哽咽着,将孩子轻轻地放到季羡林的枕边。 季羡林颤抖地抚摸着婴儿娇嫩的面庞,苍老的脸上荡漾起欣慰的笑容。 那一刻,仿佛过去的种种恩怨都烟消云散,只剩下父子间血脉相连的亲情在流淌。 在这个充满回忆与感怀的时刻,季承的思绪不由得飘回到了父亲季羡林的年轻岁月。 那时的季羡林才华横溢,前途无量,却被时代的潮流裹挟,走进了一段并非出于本心的婚姻。 季羡林与季承的母亲彭德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的姻缘。 季羡林彼时正是意气风发的清华学子,而彭德华不过是个小学毕业的村姑。 两人的生活阅历与知识水平悬殊,婚后难以找到共同语言,只能相敬如宾地过着各自的生活。 婚后不久,季羡林远赴德国求学,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在那个陌生的国度,季羡林邂逅了他生命中最爱的女人伊姆加德。 两人志趣相投,情愫暗生。 然而,每当季羡林想到国内还有妻儿在等待,便强迫自己斩断这份感情的萌芽。 他宁可隐忍一生,也不愿违背婚姻的誓言。 数载寒窗,季羡林终于学成归国。 然而,工作的繁重让他无暇顾及家庭。彭德华独自操持家务,抚育子女,任由那个本就脆弱的家庭渐行渐远。 季承望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身影,对父亲的怨恨与日俱增。 随着季承长大成人,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激化。 当季承决定迎娶小自己40岁的保姆马小琴时,季羡林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断然反对这桩婚事。 父子俩的关系,自此降至冰点。 季羡林教授的学生们深知“清官难断家务事”的道理,但他们始终不希望这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恩师在晚年孤身一人。 季羡林不仅是他们的导师,更是他们心中的榜样和精神支柱。 为了帮助季教授改善家庭关系,学生们不断地来往于季羡林与其家人之间,试图促成和解。 他们相信,只有当季教授的家庭和睦,才能让他在学术和生活中更加安心。 2008年,季羡林教授年届73岁,这一年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这对长期以来关系紧张的父子俩,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一个健康的小男孩。 这个新生命的到来,仿佛为季承和季羡林之间长期存在的心结注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 季承自幼便承受着父亲长期在外留学带来的情感缺失,内心始终无法释怀。 而马晓琴则一直默默支持着季承,希望通过孩子的降生,能为家庭带来更多的温暖和理解。 在孩子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季承频繁地与学生们保持联系,得知季羡林教授因身体原因再次住院。季承回想起母亲曾无数次提及的父亲在出国留学前抱着自己的温暖画面,这些回忆让他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尽管过去的13年中,父子关系因各种误会和疏远而日渐冷淡,但季承深知,父亲年事已高,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终于下定决心,要打破多年的隔阂,带着妻子马晓琴和年幼的儿子前往医院,与久违的父亲见面。 为了这次会面,季承特意安排了一个周末,提前联系了医院,确保能够顺利探望。 当季承一家人踏入医院的那一刻,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医院的走廊里,灯光明亮,节奏井然有序,但季羡林教授的病房却显得格外安静。 季承深吸一口气,推开病房的门,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脸色苍白但依然精神。他们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 经过长时间的交流,父子俩终于敞开心扉,谈论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误解。 季承表达了对父亲长期不在身边的失望与痛苦,而季羡林教授则解释了当年出国留学的无奈与对家庭的牺牲。 两人彼此道歉,终于在这一刻化解了多年的恩怨。 季羡林教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了儿子的理解与宽恕,而季承也在与父亲的和解中找到了心灵的平静。 此后,季羡林在医院里得到了更好的照顾,感受到了儿子和儿媳妇的关爱与陪伴。 尽管疾病最终还是夺去了他的生命,但他在离世前,终于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0 阅读:179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