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钱学森被邀请参加一次机密会议,他在会上提议:“我国应当组建火箭军!”周恩来总理听罢,轻轻摇头,温和地表示:“这个名称过于显眼,我们需要换个名字。”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华声在线 2019-09-27 关于‘谁第一个提出组建“火箭军”’的报道) 在那个春意渐浓的午后,钱学森站在秘密会议的讲台上,他的眼神坚定,声音洪亮,仿佛能穿透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 当他宣布“我国应该组建火箭军”时,整个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位科学家身上。 会议室内的反应各异,有的领导面露惊愕,他们未曾想过,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有一天能够触及太空的边缘。 有的则是眼中闪现出激动的光芒,看到了国防科技的未来;而更多的人,则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权衡着这个提议的利弊。 周总理坐在主席台上,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目光深邃如海,他静静地听着钱学森的陈述,心中波澜起伏。 周总理深知,这个提议的分量,它不仅关乎国家的安全,更关系到国际政治的微妙平衡。 在钱学森激情洋溢的讲述结束后,周总理缓缓站起身来,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停留在钱学森的身上。 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学森同志,你的提议很有前瞻性,但‘火箭军’这个名字,恐怕过于张扬,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需要韬光养晦,不宜过于显露锋芒。” 周总理的选择,是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在那个冷战阴云密布的时代,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国际争端。 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力量上,更在于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冷静和克制。 在周总理的建议下,钱学森的提议被暂时搁置,而“第二炮兵”的名称被提出作为替代,周总理解释道,这个名字既能体现军队的特性,又能保持低调,有利于国家在关键时刻保持战略隐蔽性。 钱学森虽然心中有所不甘,但他深知周总理的深思熟虑,便投身于导弹技术的研究中去,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试验场和研究所,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他们研究的导弹,将成为国家防御的利剑,拥有精准打击、远程投放的能力,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炮兵的实力日益增强,导弹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到了2015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国家实力的增长也使得我们有足够的底气来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 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央重新审视了“第二炮兵”的名称,决定将其改为“火箭军”,这一决定的背后,是中央对国家实力和军事需求的重新评估。 火箭军的成立,不仅是对钱学森最初提议的肯定,更是对国家科技进步和军事现代化的自豪展示。 火箭军,这个名称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和无限的可能,它代表着中国军队的新时代,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钱学森在得知这一消息时,虽然已是白发苍苍,但他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年轻时的光芒,火箭军的成立,不仅是对他个人梦想的实现,更是对无数科研人员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 火箭军,这个名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单位的称呼,它成为了中国国防力量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1956年,钱学森被邀请参加一次机密会议,他在会上提议:“我国应当组建火箭军!”
麒阁史观
2024-12-05 15:40:16
0
阅读:1444
雄鹰之乾坤
2009年去世
(世)春江花月
致敬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老! 致敬伟大的敬爱的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