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贵州少年背母千里上大学,誓言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不料,毕业后,他却拒绝55万年薪,回到大山成了四处"乞讨"的伸手族。这个让无数人动容的"贵州孝子",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 少年名叫刘秀祥,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在他还不到四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悲伤过度,精神受到严重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 年幼的刘秀祥面对的不仅是失去父亲的痛苦,还有母亲病情的恶化。为了维持生计,年幼的刘秀祥就开始独自学习照顾母亲。 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刘秀祥,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每天清晨,当其他孩子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时,刘秀祥已经早早起床,为母亲准备好一天的饮食,然后匆匆赶往学校。尽管生活艰辛,刘秀祥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 2002年,刘秀祥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考入了县城重点初中。然而,县城离家有几十公里的路程,母亲的病情又不允许他长时间离开。面对这个两难的选择,刘秀祥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县城上学。 为了照顾母亲,刘秀祥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简陋的小屋。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匆匆赶回家,为母亲做饭、洗衣、喂药,然后才能开始自己的学习。尽管生活如此艰难,刘秀祥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初中毕业后,刘秀祥以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安龙县一中。然而,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再次成为横亘在他面前的一道坎。为了凑齐学费,刘秀祥利用假期打工,甚至在工地上搬砖、扛水泥。 经过一番努力,刘秀祥终于凑齐了学费,顺利进入安龙县一中。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为了节省开支,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常常饿着肚子学习。 高考前夕,长期的过度劳累让刘秀祥病倒了。最终,他以6分之差遗憾落榜。这个打击对于刘秀祥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决定复读,重新参加高考。 复读之路同样充满了艰辛。刘秀祥先后被四所学校拒绝,理由都是“学校资源有限,无法接收带家属的学生”。面对一次次的拒绝,刘秀祥并没有气馁。他坚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愿意接收他的学校。 终于,在第五所学校,刘秀祥跪在校长面前,恳求道:“我现在虽然没有多少钱,但我想考上大学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终于校长被他的决心和毅力所感动,破例接收了他。 2008年,刘秀祥终于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这个消息对于刘秀祥来说,无疑是命运对他的又一次眷顾。他带着母亲,踏上了前往山东的求学之路。 在大学期间,刘秀祥依然保持着勤奋和坚韧。他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同时还要照顾母亲。尽管生活如此忙碌,刘秀祥的学习成绩依然优异。 2012年,刘秀祥大学毕业,多家知名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其中一家公司甚至开出了55万年薪。然而,刘秀祥并没有被高薪所诱惑。他深知,自己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因为一路上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刘秀祥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回到家乡后,刘秀祥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他深知,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为了帮助那些家庭贫困、无法继续学业的孩子们,刘秀祥开始四处奔波,筹集善款。帮助了4000多名孩子重返校园,考上大学。 刘秀祥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他的努力和坚持也激励着更多的人。他不仅帮助了无数孩子改变命运,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韧和爱心。
2008年,贵州少年背母千里上大学,誓言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不料,毕业后,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12-04 08:59:21
0
阅读:103